三年前,三峽祖師廟董事會準備遣散廟內雕刻師傅,以發包方式將廟中雕飾交由中國包工引進粗糙成品,以利這座廟整建早日完工時,曾經引起藝文界的震驚和議論,而告暫緩。三年之後的今天,祖師廟的雕刻師傅終於還是遭到廟方的資遣,在十一月十日離開這座他們工作起過十年、一刀一斧精雕細琢出來的傷心廟宇。把一九四七年,台灣前輩畫家李梅樹銜命整建的啟始時間算入,這些最後一批台灣本土雕刻藝師離開的,則是一座見證台灣戰後五十年歷史、寫下台灣民間藝術史頁的未完成殿堂。
這十位師傅,包括六位木雕師、一位木工師以及三位油漆師,在離開三峽祖師廟這座他們工作最少十年的工作室時,回首雕樑畫棟,想必感慨萬千,這座廟宇曾經在他們的手中,以及之前更多師傅手中,創造出了特屬於台灣民間藝術的細膩紋理,贏得台灣人的尊敬,並且為台灣這個缺乏建築文化的國家打造了一個足可傲人的廟宇藝術,如今卻將在一群廟公粗暴的『發包』決議之下『俱往矣』地走入歷史之中。
回首一九四七年,當代理三峽街長的畫家李梅樹,在戰後台灣的兵荒馬亂中,為三峽這座象徵住民信仰與歷史回憶的廟宇從事整建工程之時,他也絕對想像不到,這座他用一生的夢想與才華期待甚殷的藝術品,會因為完工過遲而遭到故鄉的後輩如此凌遲。李梅樹也絕對想像不到,這座他親手擘畫、奔走,一石一木乃至民間藝師的延聘、經費的籌措,都讓他嘔盡心血的廟宇,會在一九八三年他過世後,無法持續下去,而功虧一簣地在已經琢磨五十年後,任由『發包』成品進入其中,並且以它們的簡易、快速、庸俗與惡濁,嘲笑李梅樹及所有師傅慢雕細琢的藝術結晶。
打造五十年的三峽祖師廟,在台灣這塊粗俗不文的島嶼上,終於被精打細算於有限花費的廟公背叛了。曾經以精細的雕工、不移的毅力以及廟宇之美,為三峽、也為台灣放出光芒的三峽祖師廟,在最後一批師傅黯然離去之後,已經熄掉了它曾被瞻囑的燈火。擁有數億資產的三峽祖師廟,在幾位廟公的主事下,最後居然用如此粗暴的『發包』方式來羞辱它的起造者李梅樹,並踐踏三峽僅存的希望與夢想。嗚呼三峽,哀哉廟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