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 李梅樹

首頁 關於李畫伯 作品線上觀 清水祖師廟 相關聯報導
依年代分類 依出處分類 依作者分類
礦工畫家洪瑞麟出生
民視新聞/台灣筆記∣1999年5月7日
  洪瑞麟,用粗黑的線條,深刻而寫實的的描繪出礦工生命的真誠與感動,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在隨時可能因為瓦斯而爆炸的坑道中,人的面孔不是美,而是力。」以如此的態度對待生命,更使他得到「人道主義畫家」的稱呼。

  【歷史博物館長 黃光男:有時候他指指這個畫說,這個人什麼時候去世了,那個人什麼時候又去世了,他只說,我還在,還在這個礦坑外面!】

  在1920年代,台灣的西洋美術正值啟蒙期,曾經遊學歐洲的日本寫實派畫家石川欽一郎,帶著當時歐洲繪畫的理論和觀念來到台灣,擔任師範學校的美術老師並且積極推動美術教育,他的學生包括倪蔣懷、藍蔭鼎、陳澄波、李梅樹、楊三郎及廖繼春等人,日後這些人都在台灣美術史中扮演著不可抹滅的角色。

  1928, 洪瑞麟進入由石川欽一郎指導,倪蔣懷出資成立的台灣繪畫研究所,正式接受素描,靜物水彩的西洋繪畫基本技法及觀念。

  【美術史研究者 李欽賢:由於石川欽一郎,這位老師是早期來台灣的一位水彩畫家,而那時候的台灣美術主要是由石川欽一郎引進水彩畫,不但引進水彩畫,也引進西畫寫生的一種畫法。】

  1931,洪瑞麟在陳植棋的鼓勵和倪蔣懷的資助下,遠赴日本進入東京帝國美術學校,接受更專業的西洋繪畫理論與知識。同時也接觸了需多歐洲較為前衛粗獷的新穎風格,在加上從小受到水墨畫家父親的影響,使洪瑞麟的繪畫不但有著西洋繪畫的成熟技巧,而且更具個人特色。

  【歷史博物館長 黃光男:在小時候他的父親就是一個水墨畫家,所以我們後來看他畫很多水墨畫,受他父親影響蠻大的。】

  1938,洪瑞麟從日本東京帝國美術學校畢業回到台灣,由於父親年老,家庭生計便落在他的肩上。洪瑞麟前往倪蔣懷經營的瑞芳礦場工作。一件背心,一條短褲,一罐墨水和一枝彩筆,洪瑞麟和礦工們在地平線下1000公尺的礦層中,以35年的時間,真真實實的走進到社會的最底層。並且重新組合礦工的面孔與生命的極限意義。

  【歷史博物館長 黃光男:所以他總覺得,他那些人才是我們社會發展的生產者,雖然他們的工作是多麼的辛苦,多麼的危險。】

  洪瑞麟,台灣唯一在水平線下作畫的藝術家,1912年的今天,出生在台北市的大稻埕。

  陽光底下的工作 再怎麼辛苦 都是快樂的 ∼ 洪瑞麟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