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 李梅樹

首頁 關於李畫伯 作品線上觀 清水祖師廟 相關聯報導
依年代分類 依出處分類 依作者分類
台灣的心
三峽古蹟與社區營造
陳其南|自由時報/自由副刊∣1997年8月18日
  三峽是一個充滿著歷史感的小鎮,那裡不只是有令人懷思古幽情的老街,更有號稱東方藝術殿堂的祖師廟。而造就這座藝術廟宇的前輩藝術家李梅樹,他的私人美術館珍藏也是座落在三峽鎮上。就是舊鎮公所所在的那棟老房子,以及三峽國小校門引道兩旁成列的老樹也是令人流連不捨。這一帶也有不少衷心投入鄉土學習活動的文史工作者,包括三角湧工作室和柑園文教基金會,許多小學老師和當地的知識分子曾經試圖為三峽的老街和祖師廟奔走。雖然始終少有進展,但其精神也足使得三峽老街的拆遷和祖師廟的墮落可以延遲的原因之一,尤其是李梅樹的兩位公子更是鍥而不捨。不論如何,他們對三峽文化資產保存所做的努力是令人欽佩的。

  為了老街的保存,一群先驅的建築與空間規劃工作者曾引起當地一些居民的抗爭。三峽老街和祖師廟已經是個老問題,這不只是地方居民和寺廟當局的心態問題,同時也跟地方政府的態度有關,鎮公所和縣政府在他們可能的權責範圍中,始終末發揮應有的作為以挽救整個保存工作。就像台南延平街的前車之鑑,許多中央民代也大聲疾呼,剛開始以為是中央未盡全力,慢慢就發現整個問題都卡在地方政府,立法委員可以對中央質詢,卻對地方主管機關沒什麼辦法,最後都無功而還。

  古蹟建築的保存並不是一件單純的事情,即使業主有古蹟保存的價值觀,但是整個社區共同體缺乏共識和行動力,公共設施未能充分配合,專案活動未能開發整合,那麼再好的業主最後也會失去耐心,就像台北市的迪化街。

  社會大眾如果希望某些私人為了社會共有的價值觀,犧牲自己保存他們握有的舊建築和空間,那麼社會也就有責任給這些業主相當程度的補償。可惜這種補償往往不是政府預算所願意承擔的,即使政府出錢買下這些舊建築和地皮,改成公有古蹟保存區,在實際操作上不但有困難,恐怕也不見得是好的辦法。用人民的稅收去買下一些人去樓空的街區,就現代的古蹟保存觀念而言,已不適合。

  最理想的保存方式,是要讓這個街區的居民願意留下來,可以在這裡有很好的產業活動和收入,讓傳統的建築不但成為業主的驕傲,同時也讓他們覺得就是因為擁有這些傳統建築,才能吸引更多的遊客願意到這裡來參觀消費。古蹟建築做為一種文化資產,可以帶動其他的產業發展,這才是社區總體營造的保存觀念。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