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 李梅樹

首頁 關於李畫伯 作品線上觀 清水祖師廟 相關聯報導
依年代分類 依出處分類 依作者分類
專題報導II
一磚一瓦皆辛苦 一石一柱皆藝術
祖師廟結合前人血汗
李景文認為雕刻技巧堪稱「藝術寶典」 林衡道認為不足以代表中國廟宇
羅建怡|自由時報/北縣新聞版∣1995年4月10日
  有「東方藝術殿堂」之稱的三峽鎮清水祖師廟,是台灣近五十年來寺廟文化史的縮影?還是僅能代表殖民地型廟宇的經典象徵?李梅樹之子李景文與學者林衡道對祖師廟的價值觀認定極端不同。

  兩人看法的分歧,源自於創作者李梅樹師承的西洋畫風,究竟是否完美的達成「西風東化」的標準?李景文提出,以祖師廟雕刻的難度和技巧性,已足可稱為藝術寶典;林衡道則根據西洋與本土之別,認為還無法稱之為「中國廟宇的代表」。

  林衡道表示,以李梅樹這一位東京美術學校畢業的人,來帶領建造中國廟宇,不能稱之為中國廟宇的代表。廟中使用了各國建築的精要,細緻繁美,但是失卻了中國傳統土師傅建廟的味道。尤其在光復後,台灣廟宇幾乎盡失線和面之美,這二項最能代表中國建築的特色優點,目前幾乎已經看不到了。

  日本人不但統治台灣,也破壞了傳統的文化思想。他認為,裝飾太多會破壞線條之美,也是最壞的建築。同時,色彩多也未必是美,台灣的口號教育與背書教育取代了真善美的教育,什麼是美?大家都已經混淆了。

  然而,李景文則強調,祖師廟每一處,都是一刀一刀細刻慢鑿出來的。每一樑一柱皆有情,也有代表的典故和意涵,不應只是看過就算了。像正殿前的欄杆,是純印尼黑檀木,不僅難雕,而且雕成的件件作品、雕風完成相同,這項大膽的嘗試,取代了原廟宇中的隔門,讓參拜者由下可上窺清水祖師的全貌,不但莊嚴,且兼得管理之效。

  這項欄杆創舉,從設計到建構完成,花了十年工夫。而正殿前的六根圓形大柱,鏤空而刻,雙層刻飾不但難,而且不能刻錯,每根柱子刻工就得花上一千天。

  因此,面對有人提出「祖師廟整修了近五十年仍末修好,到底葫蘆裡賣什麼藥」時,李景文只得無奈的表示,藝術需要時間投資,只要廟中大老願意和諧團結認真做事,聘老師傅將工技傳承給現任的師傅,把諸多缺失與管理漏洞確實補強,祖師廟可稱得上是足以代表台灣近五十年的文化演進史。

  工藝漸失傳,內部意見又未整合的情形下,祖師廟要如何演、怎麼變,都是令人擔憂的焦點。

  祖師廟是台灣五十年的文化史,或是東南亞殖民地型式的廟宇經典,都確有它保存的價值與珍貴性,即使不若西班牙聖加教堂五百年的預建工程,也不像歐洲將建築存留如經典般的細心維護,卻也不該草草成章,任由它停擺三峽,再生爭議!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