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 李梅樹

首頁 關於李畫伯 作品線上觀 清水祖師廟 相關聯報導
依年代分類 依出處分類 依作者分類
李梅樹 後話 不提了? 紀念館 何不另謀途徑
黃寶萍|民生報/文化新聞∣1988年11月28日
  近半年來,老畫家李梅樹的作品一直是畫壇的話題,然而,隨著家屬為他舉行紀念展的結束,諸多討論似乎也將告一段落。

  這次紀念展原本為了籌募李梅樹紀念館的建築基金新台幣三千萬,但是,實際上只售出了五幅作品,金額五百餘萬,僅為預定目標的六分之一。

  作品的定價過高、超出收藏者所能接受的範圍,是目標無法順利達成的主因;不少收藏者在畫價未公開之前已預約畫作,然後紛紛打消念頭,還有人願意以六百萬購買「繽紛秋日」,也因為未及畫家家屬要求的二分之一而作罷。

  雖然畫家家屬表明,無論如何要完成美術館,但在這種情況下,無疑增添了美術館的困難;李梅樹紀念館不能順利建成,對畫家家屬固然是一種遺憾,對社會未嘗不是損失。

  李梅樹的妻子李林粒在展覽舉行期間,前往畫廊觀看時大為感嘆,這些她熟悉的作品,在燈光照射下,彷彿獲得了新生命。

  李林粒的感嘆,是許多已過世畫家的家屬常有的想法,作品常因為沒有妥善的保存場所而逐漸毀損;像陳澄波的作品,早年家人甚至因為窮困而不得不當作柴火,而有心籌設紀念館者,又礙於財力而無法完成,後人想要再欣賞作品也就更不容易。

  當然也有人提醒畫家家屬,興建美術館固然是好事,但將來的維護問題更麻煩,不得不考慮。

  省市美術館在有限經費下,早已很難購買或計畫性收藏過世畫家作品,對於李梅樹這類個案,何不主動連繫?例如承諾將來負責畫家美術館的維修,若干年後,畫家家屬則將作品捐贈給美術館。

  國外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少,政府單位協助藝術家私人美術館的興建管理,數十年後再接管,同時標明作品由畫家家人捐贈,這樣的作法使畫家、作品及官方美術館均蒙利。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