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 李梅樹

首頁 關於李畫伯 作品線上觀 清水祖師廟 相關聯報導
依年代分類 依出處分類 依作者分類
卅五年投注建祖師廟 畫棟雕梁是藝術結晶
三峽建陸橋破壞了廟宇景觀 李梅樹憂心盼能夠再作考慮
林淑蘭│中央日報/第九版│1982年3月18日
  談起廟宇建築,臺北縣三峽的祖師廟總被記上一筆,為重修祖師廟投注卅五年歲月的老畫家李梅樹,最近為鎮公所將在廟前建一座陸橋,而憂心忡忡,他怕車水馬龍破壞了廟宇建築的整個景觀。

  由於一份鄉情,李梅樹終年累月的將精神放置清水祖師廟的重建工程中,他在民國卅六年接受了三峽鎮民的託付,重建亦稱長福巖的清水祖師廟。長福巖初建於乾隆卅二年,到乾隆卅四年完工,距今有兩百多年歷史。

  祖師廟祭奉的是清水祖師,本名陳昭應,是河南開封人,南宋時曾投效文天祥,抗金扶宋,宋亡後攜眷遷往福建安溪,號召各方志士起義反抗異族統治,終因事敗而潛回安溪清水巖隱世。他的第三代孫子,秉承祖師的漢族精神,跟隨朱元璋推翻元朝,明太祖立位,建祠奉祀,安溪人尊奉他為「祖師公」。

  明末,鄭成功率眾來臺,福建安溪的祖師廟隨之東渡,長久以來,成為三峽的信仰中心。

  三峽祖師廟,是純粹用古法建造的五門三殿式廟宇,從石階開始,地板、牆壁、柱子都是石頭砌築而成,是一座以石為基礎,以木為頂的廟宇,除了一般的石獅、石鼓外,石柱、石壁,廟宇巧奪天工的雕樑,更為其他寺廟所不及。

  廟的石柱,預計在完成時將有五十五對,數量不但多,且每對石柱的取材、圖案、刀法,表現都不一樣。石柱上的書法,囊括了各朝代的字體,如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石雕外,還有木雕、浮雕。木雕的精細繁雜教人目不暇給,每件人物都取材民間傳統,以檜木和樟木,刻上三國誌、封神榜,西遊記、廿四孝的人物,每個作品栩栩如生。

  至於雕樑,有圓形、方形、螺形、四方形、五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等等,都從二、三吋厚的柚木或樟木,刻出三、四層次的花杈,再塗上朱紅、金黃、靛藍等中國傳統的色彩,而後一塊塊的裝起來。

  這些石雕、木雕,出自一些年少自福建唐山離鄉背井的老師傅的手中,他們以三十多年的歲月,默默的刻鏤琢磨,廿、卅年來的青春時光,全奉獻給了清水祖師廟,兩鬢斑白,臉上和額頭的皺紋,都是歲月的刻痕,滴滴血汗流入了石柱中,對他們而言,長福巖的石柱、石雕,不只是藝術品外,且是生命的記錄。

  卅五年來,李梅樹沒動過建廟經費的一分錢,他說,廟宇的建築,不是工人做起來的工程,而是自己的精神全投注在裡頭。這些年來,他以對藝術的熱忱和埋想鞭策自己,為三峽祖師廟貢獻心血。

  「我有十多億的田地房產丟棄不管,而將精神全放在祖師廟上,而今地方人士就像一個丈夫看慣了自己的老婆,竟不知道自己的妻子有多好一樣,而將建的車輛陸橋,來破壞廟宇的景觀,真是叫人傷心!」李梅樹心焦的說。

  雖然三峽鎮民認為,建車橋可繁榮地方;但他卻以為車橋無異是一支箭射向廟前,實在不像話。今年八十一歲的這位老畫家,希望地方人士將車橋改建人行橋,以維護這項古蹟的周遭景觀。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