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 李梅樹

首頁 關於李畫伯 作品線上觀 清水祖師廟 相關聯報導
依年代分類 依出處分類 依作者分類
【浮世畫框】
「肖影如真」 畫家的自畫像聯展
林耀堂|人間福報/副刊|2024年8月5日
  據查,中國最早的畫科就是「人像畫」,是以人物形象為主體的繪畫的通稱,人像畫力求人物個性刻畫得傳神,以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為尚。

  中國畫中最早的「自畫像」是始於漢而盛於明,目前現存流傳的是趙孟頫的畫像。

  西洋繪畫中人物畫的出現,從古代美術的埃及藝術到羅馬的帝國藝術都有大量的上流社會人物的半身像,後世繼起的各類畫派或主義的達文西、米開蘭基羅、林布蘭、柯維茲……都有許多自畫像流傳;而經查,西洋的自畫像最早的一幅是十五世紀的Jan Van Eyek畫的〈戴紅頭巾的男人〉(1433年•26x19cm•木板)。

  反觀台灣早輩西畫家如陳澄波、李石樵、廖繼春、李梅樹、洪瑞麟等諸多前輩也有很代表性的自畫像,由此引發我一個想法,同學何不也來發表自己的自畫像,於是我在大學同學的Line群組中提出構想,在獲得同學們的響應之下,從二○二二年開始籌辦這個展覽。

  有人說喜愛畫自畫像的畫家多半有一些「水仙花情結」──西方寓言中的俊美男子由於在泉水池中看到了自己,從而被自己的美貌所俘獲不能自拔,愛上自己最終死去的故事。

  其實也不盡然,畫過許多「自畫像」的梵谷這位勇敢的畫家就說過:「畫自己,是為了認識自己。」梵谷在他僅約十年間的繪畫生涯中,不懈地努力和發掘自己,提高技藝,尤其在自畫像方面,如同在不富饒的土地上開墾並辛勤耕耘,從而最終收穫豐盛的果實。

  在為這個「畫家的自畫像聯展」構想展出主題時,想到老式台灣用語的習慣,人們把肖像畫稱為「肖影」。其本意是刻畫人物像時的一種名稱,在此我就借用「肖影如真」來當作畫像聯展的主標文字了。

  很感謝廖修平老師的支持促成這個聯展,也謝謝願意提供畫作參與的梁秀中老師、羅芳老師、張柏舟老師,謝謝同學與繪畫同好的朋友們的熱烈共襄此舉。

  展期 :2024/8/12(一) ∼ 8/29(四)
  開幕: 2024/8/13(二)下午3:30
  展地:台灣美術院藝術空閒
     (台北市仁愛路2段99號B1福記大樓)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