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各地保留許多老街,有的繁華落盡,逐漸凋蔽;有的絕地逢生,光采依舊。三峽老街則為一處保留完善,充滿古色古香的一條文化藝術街。
走進三峽老街,兩旁都是紅磚拱門的老屋,充滿古樸氣息;走在三峽老街上,感受著微風柔柔地吹來,輕輕撫摸著我的頭髮,整條街上是這麼的明亮、溫暖。一朵朵白雲掛在蔚藍的天空上,像是在迎接我們的到來。每個店家都在房子上刻上姓名或行號。房子上方的山形牆,中間高,兩側低,都有不同的浮雕裝飾。三峽因接近山區,種有大菁、茶和樟樹,早期以染布、種茶、樟腦為經濟主力,但現在已沒有這些產物了。近幾年來發展觀光,有許多美食小吃接踵而出,例如聞名遐邇的牛角麵包,反而成了三峽的特產。把三峽當作親子共遊的文化藝術一日遊的景點,是個不錯的主意喔!
三峽老街依山傍水,為台灣北部最長老街之一,其騎樓連續拱圈,三拱排樓面富含巴洛克式風格,為台灣少數完整且具歷史價值之傳統街區……」歲月步履不斷向前,偶爾停下腳步,回望往日的足跡,內心泛漾著無限喜悅!
漫步三峽老街,在街角看到一家懷舊食堂,木造的門面散發古色古香的氛圍,非常特別。「進去看看吧!」我不禁走進食堂依稀走入時光隧道……
一進門,有一處小型用餐區,四周頗具巧思地擺置阿嬤時代的懷舊碗櫃、熱水壺、古甕、唱片機、小木馬、老鐵馬……等;每一種懷舊物品,雖因年代久遠,表面已泛黃,有污漬,甚至產生裂痕,但彷彿都訴說著歲月流轉的故事。牆上的架子放置十餘張黑膠唱片,有鳳飛飛、青山、甄妮、尤雅……;看看老歌星當年帥氣、漂亮的模樣,挺有趣的!
向內是較大型的用餐區,擺設非常古樸幽雅,餐桌除了圓形、方形木桌椅外,還有幾張小學生的課桌椅,另外還有鋪著大紅花布的長條桌,仔細一看是由兩部廢棄裁縫機拼成的呢!充分發揮勤儉樸實、物盡其用的精神。
左面牆上掛有老街早年珍貴的照片和舊唱片封套,兩旁斗大的字寫著:「生產報國人人有責」。在生活艱苦的年代,激勵民心士氣的標語隨處可見,看看這些標語,遙想當年景象,讓人驚覺時代變遷真是快速呀!
正面牆上張貼很多張傳統電影海報,近期放映:舊情綿綿。今日放映:懷念的播音員。全手工繪製的海報,如今看來令人深感佩服,並煞為有趣!一張張海報牽繫著舊時美麗的回憶及濃郁的人情味。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看電影可以說是最美好超值的享受。有趣的是電影院的售票口,變成了點餐處。天花板上掛滿小旗子,有國旗,也有我愛中華、勇敢堅忍……的旗子,頗能顯現當年的社會氛圍。
仔細觀賞店內的物品,煤油燈、大算盤、竹籃子、斗笠、水壺、帆布袋……當年都是我們生活的好朋友;還有原汁原味的玻璃木窗,呈現樸實雅致的風采,抬頭看看數盞鋁罩的燈泡,散發著柔和光芒,映照著美麗的記憶。
三峽最有名的地標祖師廟,古時候稱做三角湧長福巖,自古以來就是三峽居民的信仰中心。因位於河畔,又有船舶停留,屬交通貿易繁忙的港口,廟前在當時是一處人來攘往的熱鬧景象。到了今日,河流淤積,不適船運,沒有港口卻多了遊客,繁榮的景象依舊。
祖師廟享有「東方雕刻藝術殿堂」美譽,是因為一九四七年時台灣著名的藝術家李梅樹曾主導過祖師廟的重修。一九○二年出生的李梅樹為三峽人,從小就有繪畫的天分,就讀師範時期還發起學校美展。他對祖師廟的精細雕刻和彩繪非常有興趣,少年時就可畫出工筆的人物繪畫,因此由他主導的重修計畫非常完美成功。
我總是喜歡在寧靜的夜晚中在老街漫步,和白天的熱鬧景象截然不同,銀牙色月亮灑下的柔和光芒凸顯出老街古樸靜謐的氣質,別有一番風味;土紅色的磚牆也因月光而變得柔和,我在這種情景中體會出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心緒,渴望和他一同吟詩作對,欣賞白壁清輝。夜晚的老街是如此美麗就好像是個溫柔的姑娘頻頻對我微笑。
石砌青石、紅瓦屋簷,沿河楊柳青青,行人穿紅著綠,老街不老,顏色與人氣,讓它的老溢滿喜氣。傳統的老街,值得店家深思如何集思廣益,營造各自風味。尤其老街的特色產品,需要不斷研發與創新,才能吸引遊客。
歲月流轉,時代的腳步不斷向前邁進;如今,蹀踱於老街,不禁令人感嘆每一個相接續的步履都有它存在的意義,曾經在這片土地留下的暖意,依然在心頭漾盪著……。偶爾,回首來時路,更能將知福惜福的感懷,化作前進的動力。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