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金山區溫泉街,有一處「洗衣窟」,會自然湧出溫泉水,當地婦女經常前往洗衣服,同時閒話家常、連絡感情。最近這座百年「洗衣窟」湧出沙石,所有單位羅東林管處,擔心鄰近民宅地層下陷,日前以水泥封「窟」,讓每天前往報到的婆婆媽媽頗為不捨。
自從人們懂得紡紗織布,穿衣服遮身蔽體之後,洗衣服就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洗衣機尚未發明前,人們通常會把衣服抱到河邊,在石頭上捶打、搓洗、擰乾,再晾在太陽下曬乾。臨溪浣衣,蕩垢滌污,還有婦女兼洗頭髮,這種場景歷數千年不變。
洗衣服有個文雅的名詞,稱為「浣衣」,《說文》:「浣,濯衣垢也。」相傳中國四大美女之一西施,曾是江邊浣紗女。唐朝詩人王維《山居秋暝》詩,有「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名句。畫家李梅樹《清溪浣衣》油畫,描繪三峽婦女頭戴斗笠,在溪邊洗衣談笑,流露台灣常民生活美學。
早期自來水尚未普及,婦女會結伴到溪邊、圳溝洗衣,彼此能有照應,同時「東家長,西家短」,聊聊八卦,交換資訊,成了名副其實的「田邊俱樂部」。有些地方在圳溝畔搭建簡易涼亭,擺上一排石塊,做為婦女洗衣亭,「臨水照清影,亭下忙搗衣」,景致勝似圖畫。
苗栗南庄、新竹北埔、高雄美濃、屏東萬巒、台東池上等地,都有歷史悠久的公共洗衣場,名稱有「洗衣亭」、「洗衣窟」、「洗衫坑」等多種,都具有文化意義。這種鄉土特殊景觀日益稀少,值得善加保存。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