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土原生種香魚已消失半世紀,牠們的原本樣貌存在於李梅樹紀念館蒐藏的李梅樹一九三八年油畫「香魚」當中,李梅樹因緣際會留下時代見證,並透過「香魚」和「月桃葉」呈現台灣常民生活的面貌。
李梅樹紀念館長李景光說,台灣原產香魚,在日治時期受到殖民政府立法保護,不但設定禁捕期(每年十一月至翌年五月)嚴禁濫捉香魚,還建有「魚梯」讓香魚溯溪回到上游的家,但在戰後「法令」與「人心」一起鬆綁,不到廿年的光景,台灣香魚即因過度濫捕及河川污染等因素,在一九六○年代徹底消失了。
根據資料記載,台灣香魚屬於具河海洄游特性的「降海型」香魚,主要棲息在淡水河系上游;屬於大漢溪支流的三峽溪,亦常見香魚的游蹤,三峽舊拱橋下的卵石灘,正是當年香魚固定在秋季產卵的地點之一,每年周而復始,故香魚又稱為「年魚」。目前在台灣吃的或河裡釣到的香魚,是一九九○年代自日本引進的「陸封型」香魚,係以溪流野放或是人工養殖方式繁殖。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