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 李梅樹

首頁 關於李畫伯 作品線上觀 清水祖師廟 相關聯報導
依年代分類 依出處分類 依作者分類
(傳藝人生)
劉英宏 石雕創作無師承 全靠觀摩苦練成
王凱琳|自由時報/新北都會新聞|2014年3月11日
  從三峽祖師廟一旁的忠孝街彎進劉英宏的家,本以為這裡會和其他雕刻藝術家的工作室一樣,擺滿石雕創作,然環顧四周,僅剩下二、三件石雕藝品,有些甚至還沒有完成。

  現年七十二歲的劉英宏,是參與三峽祖師廟第三次重建、也是建造規模最大一次的石雕師傅之一,有別於曾受過正統師徒訓練的石雕大師,劉英宏在小學畢業後就進入打石場工作。劉英宏說,打石場是專為祖師廟工程而搭建,當時石雕藝師來自全台各地,除了工作,外地來的師傅也居住於此。「雖然參與的人很多,但想學技術還是要靠自己觀察」,劉英宏說,打石場裡的師傅都有其專屬工作,加上很多人會做但不見得會教,所以從事石雕工作多年,劉英宏從未正式拜師學藝,全憑自己的學習領悟與勤加練習。

肯學肯做 二手邁向頭手

  由於肯學肯做,在短短的五、六年間,劉英宏就深獲其中一位石雕師傅張清玉青睞,除了三峽祖師廟,他還和張清玉前往台北關渡宮及萬華龍山寺等寺廟進行石雕工作。後來其石雕技術日趨成熟,漸漸成為另一位石雕師張木成的「二手」;所謂二手是指作品經「頭手」完成底稿圖案後,接續其後完成塑形與整胚的工作者,而頭手與二手的搭配是否有默契,即為整件石雕作品的成敗關鍵。

  有位老前輩告訴他,唯有成為獨當一面的頭手,才有機會包工程,並依照自己的靈感創作石雕。劉英宏說,經提點,他才下定決心往頭手之路邁進。幾年後,劉英宏獨力承攬三峽普天寺的石雕工程,而這也是他成為頭手後的第一項工程。

  由於在祖師廟打石場工作,也受藝術大師李梅樹諸多繪畫上的指導,雖沒有正式拜入門下,但對於李梅樹十分敬重與感恩。退伍後,劉英宏曾在李梅樹的邀請下任教於國立藝專(現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不過因孩子相繼出生,龐大的生活壓力促使他三年即請辭教職。但任教期間,劉英宏對於學生的指導非常用心,時至今日這些當時的學生還經常會邀請劉英宏出席活動餐會,感謝他的教導。

石雕技藝 傳承出現斷層

  「做石雕真的很辛苦」,劉英宏回想五十年的石雕歷程忍不住語重心長地說。缺乏系統式的教學,而且石雕遠比木雕或繪畫需付出更多勞力,想傳承下去只能靠緣分。當年劉英宏在藝專教書時,學生受西方雕塑思維影響,只能針對技法或工具使用進行教學,至於石雕作品的故事意涵或是創作典故則較為欠缺,久之傳統寺廟的石雕技藝也出現斷層。

  劉英宏說未能傳承石雕技藝,乃因時空背景轉變,但是未能完成三峽祖師廟後方工程仍是他心中永遠的遺憾;當時因經費不足,後殿有部分土地未能購入,所以只能完成前殿石雕,後來廟方雖購置後殿土地,但他已經轉往他處工作,所以無法再為祖師廟盡心力,直到現在仍感覺對祖師公有些虧欠。

龍柱猶在 技藝恐會失傳

  劉英宏近年因年紀大,已不再進行石雕創作。問他對於台灣石雕藝術凋零是否擔心?劉英宏說,早年台灣石雕因為作工細膩,不少石雕師傅被邀請到中國參與寺廟及建物設計,而現在台灣的寺廟反而向中國下單訂購石雕龍柱等,一方面是中國工資與原物料低廉,另一方面則是台灣石雕技藝真的已失傳,時代巨輪下的改變任誰也無法阻擋。採訪當天,劉英宏帶著記者前往祖師廟找尋其早年作品,正殿龍柱上的蟠龍神情仍舊靈巧,然眼前這位原創者卻已垂垂老矣,任誰也想不到,在寺廟建築中能夠保留最久的石雕,竟是最早失傳的傳統藝術。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