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 李梅樹

首頁 關於李畫伯 作品線上觀 清水祖師廟 相關聯報導
依年代分類 依出處分類 依作者分類
洪耀輝 木雕精工不讓步 最讚三峽祖師廟
蔡明倫|自由時報/新北都會新聞∣2014年3月4日
  「做木雕,雖然辛苦,但是,是一輩子的榮耀。」現年五十六歲的洪耀輝,雖然僅有國中畢業,現在卻是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副教授」。十七歲開始學藝,從台南東隆宮、嘉義城隍廟、雲林鎮安宮、臺北華陰街普濟寺到三峽清水祖師廟,全台各地廟宇的木作雕刻都有他的蹤跡,現在定居於三峽,每日往返板橋任教。

  洪耀輝出生於台南市北門區的鹽工家庭,家境相當困苦,迫使他接受完國中義務教育後,就外出工作分擔家計。洪父認為建廟技藝較有前途,便隻身北上,向出身福建泉州的著名木雕師蘇海萍學藝。

  洪耀輝說,五、六十年代,各地建廟風氣盛,當時許多人跟著當學徒,但學藝過程相當辛苦,除了學藝還要處理師父的大小雜事,凌晨五點起床,清理環境打理三餐後,才有四、五個小時學做木雕,直到半夜才休息。加上一旦刻不好就會受師父責罵,曾經因為受不了逃回家鄉,被父親痛打後又回去繼續學習。

輸人不輸陣 就是要做最好

  擔任學徒期間,也要跟隨師父上山下海、從北到南做工程。洪耀輝形容當時生活就像戲班,不但席地而睡、提水洗澡、吃飯也在工地簡單爐具烹煮,更沒有廁所。就這樣過了三年又四個月艱苦克難的學徒生涯,也造就他勤奮認真的個性。

  由於廟宇整建有所謂的「拚場」文化,洪耀輝回憶當時在嘉義城隍廟修繕時年輕氣盛不懂事,認為同場師匠故意做同樣造型,本著「輸人不輸陣」的態度,將原本五天的工程做了一個月,不惜成本就是要做得比別人好。有時受人請託雕刻神像,他也堅持做到好才交出,即使期限過了也絕不隨意交差。

  問到修建過讚賞的廟宇,洪耀輝不假思索說:「當然是東方藝術殿堂—三峽清水祖師廟!」民國三十六年已故藝術大師李梅樹主持祖師廟第三次重建,要求嚴格,造就其不凡的藝術價值。洪耀輝在民國七十五年到九十年參與重建時,被內部的裝飾藝術及高超手藝深深吸引,一待就是十五年,人生最高峰幾乎獻給了祖師廟,全家也因此北上定居三峽,後來甚至在祖師廟旁開設工作坊。祖師廟內部的神龕、壁堵、鐘鼓樓員光、雀替與步口花籃、獅座及員光木雕等都有他的傑作,也因為這樣受到當時台藝大古蹟藝術修護學系主任王慶邀約至台藝大任教。

  洪耀輝對於作品精細度相當要求,以作品翻天覆地的「覆地」來說,裡面的龍是想像中的生物,經由臨摹他人作品再加以調整即可,但像旁邊的章魚、龍蝦就是真實的生物,如果不像一定會被「抓包」,為了刻好一隻章魚,他甚至去買了一隻章魚回來看。

台藝大授藝 希望有人傳承

  洪耀輝感嘆年輕人不願吃苦,但還是保持最後希望,才回應台藝大邀約接下教職,「我只負責傳承,要怎麼運用發展就是年輕人的事了」,口中雖然透露許多無奈,但仍很高興能夠教導學生,只要肯學,他都毫不保留。

  談到最近澎湖天后宮的古蹟整修事件,他也批評政府毫不重視古蹟,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果一件古蹟損害得太嚴重,再怎麼厲害的高人都無法搶救,只能重新翻修。但諷刺的是整建古蹟通常都是包給建商,建商再包給兼職的便宜匠師,領的錢少,猶如剝兩層皮,技術也不嚴謹,「結果已經完全失去原貌,還是古蹟嗎?」細數國內幾個古蹟寺廟被修建得「四不像」,讓他痛心。

  洪耀輝建議政府,應該仿效日本,培育專業的修護技士,保養重於修復,也能讓學習傳統技藝者有所保障,更能吸引年輕人,才是保存傳統藝術的不二法門。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