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除了划龍舟、包粽子或立蛋,聽過三峽「彩舫競技」嗎?
新北市三峽區在日治時期過端午節,還有「彩舫競技」。三峽區秀川里長李楷瑞說,民國九年至廿六年,每逢端午節,當時三峽兩大樂團「清樂社」和「同樂團」就會競技。
「彩舫競技」是在拼接而成的舢舨上搭建船樓,並將船樓彩繪,且為了避免彩舫在岸邊被河水沖走、損壞,會綁在碼頭邊,彩舫隨著水流高低起伏,樂團和戲班就在各自的彩舫上演戲、奏樂。
李楷瑞表示,這些船樓相當華麗,已故知名藝術家李梅樹曾為「清樂社」彩繪船樓,他記得船樓有三層樓高,李梅樹畫了兩隻趴臥著的老虎,還被同社的人戲稱為「貓仔賜福」;那一年,「同樂團」的船樓雖然僅一層,裝飾卻相當華麗,讓人讚嘆。
除了精緻的船樓,兩個樂團在彩舫上演戲及演奏樂器較勁,由於舢舨在河面上漂動,增加表演的難度,雙方你來我往,觀眾也樂得聆賞一齣齣好戲和樂曲,熱鬧無比,持續到天黑。
端午過後,這些彩舫任其留在河邊,直到七、八月颱風來時被吹倒,隔年再造新彩舫。
李楷瑞說,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加上農曆五月初六祖師爺成道紀念日,三峽民眾會聚集在祖師廟一帶,因此,當時樂團選在這個時節舉辦彩舫競技,不僅提供百姓休閒娛樂,也有樂團比拚財力的意味。
但到了民國廿六年,日本殖民政府推動皇民化運動,禁止類似迎神賽會,樂團活動式微,「同樂團」在民國六十年代解散,獨剩「清樂社」,昔日盛況已不復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