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 李梅樹

首頁 關於李畫伯 作品線上觀 清水祖師廟 相關聯報導
依年代分類 依出處分類 依作者分類
聽!古老建築說故事(節錄)
不少異鄉遊子返家後,對過去視為理所當然存在的台灣景物,突然心生孺慕心情,
也多了一份珍惜,想要重新發現、重新認識這塊土地……
符芝瑛|人間福報/旅遊∣2011年10月29日

三峽祖師廟 神明與藝術家共有

  多年前去過的三峽,如今大大不同了,三峽老街聞名遐邇,成為熱門觀光景點,祖師廟前的廣場,各式攤販雲集,空氣中飄散臭豆腐、鹽酥雞的氣味,一天不知要消耗多少保麗龍餐盒及免洗筷。

  然而我的目標是祖師廟,姑且不去計較外面的環境,奇怪,一踏進廟門,心就靜了下來,李梅樹老先生傾一生之心力,投注在這裡,似乎還能感受到他的心跳與呼吸。

 登峰造極 兼具藝術宗教

  有人說這座祖師廟是宗教聖地,代表了供奉清水祖師爺的虔誠;也有人說這是建築藝術的登峰造極之作,顯示藝術家追求無止境的美學標準。

  其實兩者都對,古往今來與宗教有關的建築物往往都是最美的,因為這是神祇的居所;是人們寄托美好嚮往的地方,宗教建築愈華美,似乎人的願望愈容易被接受、被實現。例如歐洲就有許多修建經歷百年以上的大教堂。

 清水祖師 陳昭應力抗元

  三峽古稱「三角湧」(「湧」即台語「浪」的意思,寓意三河會衝之地),日據時代改名三峽。根據三峽長福巖所記載:祖師,本名陳昭應,河南開封祥符縣人。其祖上征契丹有功,歷封鎮疆撫布政,崇信佛教,訓子弟以忠孝報國,大亂後移居閩南之泉州安溪。

  祖師卜居清水巖,墾田訓民。後元人滅宋,追隨孤臣文天祥,英勇抗元。後兵敗,乃改裝僧侶,遊走閩越地區,勸化反抗異族,組織義軍。

 囑示子孫 世代對抗異族

  事敗潛回故里,囑示子孫曰:「我華夏自宋以來,多受異族侵凌,鐵蹄蹂躪,不能復國。今我老矣,你等世世宜守吾言,雪恥抱國仇以安我漢族。」

  其徒眾後從朱元璋滅元,太祖追念陳昭應公,功在家國,敕封為「護國公」,詔命於福建省安溪縣清水巖建立祠堂崇祀,因此安溪人尊稱為祖師公,祠曰「祖師廟」,其生前隱居於清水巖,故稱清水祖師。

 瑰麗遺蹟 畫家負責重建

  如今,三峽祖師廟和畫家李梅樹這個名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李梅樹,生於民國前十年 (一九○一) 二月四日,世居台北縣三峽鎮,家境富裕,父親李金印,母親李劉水,大哥是當地名醫,李梅樹排行第二。

  由於家庭環境薰陶,從小就對音樂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就讀三峽當地公學五年級時,正值祖師廟的第二次重建。他時常在廟前嬉遊,廟宇建築及各種忠孝節義的裝飾題材,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半生心血 祖師廟未竟功

  民國三十六年,他接任祖師廟重建工作,直至七十二年病逝為止,耗費了半生的心血在建廟工程上。李梅樹主張有計畫的整建,並到全省各地名廟參觀,自己繪製設計圖,然後公告廣徵匠人,並四處找尋優秀的匠師。工程中的一石一木,都需經過他的認可才能製作施工。

  由於品質的高要求、匠師人才的流失,以及資金的不足,造成工程進度十分緩慢。而自李梅樹去逝後,工程進度就更難符合原有標準。現今清水祖師廟仍未完工,後殿和整個二樓部分,都還在進行著龐大的重建工作。

 第三隻眼 看表相觀心神

  參觀祖師廟,需要用到第三隻眼,尤其是關注細部表現,除了肉眼可見的木雕、石雕、銅塑、剪黏,還有大梁、藻井,斗拱、花牆,尺寸建構精準,不容絲毫誤差,呈現美學與力學的平衡,在在都經過審慎周詳的規畫,可見前人認真嚴謹的態度。

  三峽祖師廟一次看不完,值得再三造訪,不僅看它的相,更揣摩它的神。

  信步走出祖師廟,發現熱鬧滾滾的老街上也有幾處靜謐桃花源,藍染布、小盆栽加上老式柑仔店(雜貨鋪),看得出日升日落平民百姓生活的節奏。近些年也有一些中青代藝術家看中這裡一方天井、深深庭院,或買或租,作為工作室,在老街老鎮一隅,編織藝術家的浪漫情懷。

 延伸行程:好吃牛角麵包

  不知哪年開始,和三峽祖師廟齊名的,竟是牛角麵包。

  一條老街上,做牛角麵包生意的不下十家,可以想象,每家都號稱自己是原始店,創始店,唯一店,正牌店,最好吃的店……,然而不管光顧哪一家店,每個遊客總會買幾盒自己吃,再買幾盒帶回去當伴手!

  雖然競爭激烈,但也發揮了群聚效應,我左看右,每家的生意好像都不錯,怎麼辦?經驗告訴我,找有很多人排隊的那一家就沒錯,好不容易輪到我,卻由於口味太多,不知怎麼選擇,乾脆買綜合的,買十還送一呢!

  公車:有706、705、812、275、台北--大溪線、藍17 等線
  捷運:板南線永寧站,接駁三鶯專車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