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 李梅樹

首頁 關於李畫伯 作品線上觀 清水祖師廟 相關聯報導
依年代分類 依出處分類 依作者分類
百年繪畫激盪後百家爭鳴
陳蓓蒂|工商時報/迎向百年─台灣風雲系列∣2010年11月15日
  「這個市場瘋掉了!」當大陸畫壇四大天王之首張曉剛的畫,在國際市場飆上百萬美金,當紅的明星畫家都要喟嘆,究竟是怎麼了?百年藝術,驚濤拍岸,台灣市場數度的驚人起落,也確實令人不禁要問:藝術市場是瘋了?病了?還是讓一群人發了?

  2009年台灣羅芙奧秋拍,趙無極、常玉的作品拿下拍賣會成交價排行榜的前3名,位居榜首的趙無極「17.4.64」三連拼的大作,成交價台幣1億5,840萬元,創下台灣拍賣史最高成交價格,大師級的作品永不寂寞,台灣藏家的捧場卻是居功厥偉,經過諸多實力戶的輪番換手,華人藝術家大大在亞洲市場嶄露頭角,在國際舞台揚眉吐氣。

  這就是當前的藝術市場,名家作品,行情屢創新高,藝術表現,手法更多元化,以近期最紅的一檔美術展─「蔡國強泡美術館」來說,火藥畫也成了藝術家創作的素材,並且還紅透半邊天。雖然全球拍賣場跑透透的拍官陸潔民,比較兩岸年輕藝術家,認為台灣的青年畫家自信心略顯不足,但是近百年來,隨著台灣的進步,只要是有創意、有特色的藝術工作者,生存條件比起早期,真的是容易許多。

 日據...官辦台展是成名跳板

  藝術環境的發展與政治、經濟的變化絕對是環環相扣,百年藝術,說穿了仍舊是台灣政治、經濟發展的具體呈現。

  十九世紀初期,台灣處於日據時代,藝術市場也完全受統治者主導,來台擔任總督府翻譯官的石川欽一郎把西洋畫風帶進台灣,石川本人酷愛寫生,又熱心教學,台灣的美術發展於焉誕生,就在日本人的引導下,西洋的寫生畫、東洋的膠彩畫,在台灣形成風潮,石川的學生藍蔭鼎、廖繼春、李石樵、李梅樹等人,至今仍在台灣畫壇站有重要地位。

  再以日據時代官方主辦的「台灣美術展覽會」為例,「台展」更是改變一個時期藝術發展的指標,因為官辦「台展」,受主事者的偏好影響,結束了保守因襲的文人畫時代,促成台灣現代美術的萌芽,而當時的藝術工作者如果能得「台展」肯定,日後的發展之路相對順遂。

  要說政治對藝術影響深遠,時下流行的畫風就是明證,台灣光復之後,日本人撤離,東洋畫也隨之式微,取而代之的是渡海畫家所擅長的水墨畫。溥心畬、張大千、黃君壁三家作品成一時之選,引領畫壇風騷。

 戒嚴...渡海三大家領風騷

  李仲生是50年代的藝術家,他在學校教授美術概論的課程,還是最早在台灣透過私塾模式,推行現代繪畫觀念與創作的實踐者,他教畫要求素描基礎,強調個人獨創性,儘管經常在報章上發表對現代繪畫的見解,但是面對學生告知打算成立畫會,這位思想上有獨到見解、繪畫上深具個人風格的藝術家,竟然連夜關閉在台北安東街的畫室,隱居到彰化。

  目前已經是80多歲高齡的畫家吳昊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至今仍摸不清老師突然不告而別的原因,只能猜測是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關。了解李仲生的經歷,對他會有如此大的反應倒也不令人意外。

  早期的「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籠罩,已讓本土畫家變得退縮、保守,加上超現實主義當時曾被指為是共產主義,再者他的木刻版畫家好友黃榮燦,也因為匪諜罪嫌被槍決,一聽到學生要組社團,不免讓這位醉心超現實主義與抽象藝術的畫家深深遲疑,連夜逃難去了。

  時代的潮流總是會創造出屬於當代的藝術,60年代顛覆傳統、強調現代藝術的畫會群起,因緣際會讓西方思潮彌漫台灣藝術舞台,但是到了70年,隨著釣魚台事件、中日斷交、中美外交變化,本土意識再度覺醒。

 80年代後...藝市熱絡買家搶

  1980年代,藝術市場在經歷了本土畫家的耕耘、大陸海歸派藝術家遷台定居及歐美留學潮集體回流,一連串的激盪後,政治的逐步開放,藝術創作的表現百家爭鳴,隨著台灣經濟起飛,富人倍增,醫師、會計師、律師加上一般中小型企業主,開始進入畫廊賞畫、買畫,藝術家辛勤播種,終於慢慢看到開花期,當時老畫家的作品,一號大約1萬元左右。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王賜勇回憶當年的景況,他說,80年代初期,真正的畫廊並不多,台北市阿波羅大廈可以說是當時畫廊密度最高的集中地,其他散落在中山北路一帶,當時畫廊的家數也反映藝術市場的熱度,而大環境的變遷,在藝術市場投入明顯的變化,這段時間,畫廊家數開始明顯的增加,畫價也開始波動。

  他舉陳銀輝為例,1970年到1987年間,陳銀輝的作品,一號平均都在1萬元,但是買家的一路追捧之下,3年後,跳上2萬,最高還曾經飆到6萬5,這一波市場降溫,畫價才回落到2~3萬元間。

  半世紀以來,藝術市場的峰迴路轉,真可用瘋狂來形容,而藝術之為物,原本就有些瘋狂,無論這個市場是瘋了還是發了,目前還在大學教書,因為收藏畫而愛上這個市場,並介入藝術經營的帝圖科技文化公司董事長劉熙海,就對藝術前景充滿信心,他的公司正準備擴大藝術品網拍活動,同時提供畫廊、收藏家一個e化的交流平台,還打算推廣數位版畫。

  藝術欣賞,在台灣已逐漸普及到一般大眾,也許藝術的創作、作品的行情會隨著大環境波動,但人類對於藝術的愛好與追求永遠不會停止,這也將是藝術市場未來生生不息的最大原動力。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