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 李梅樹

首頁 關於李畫伯 作品線上觀 清水祖師廟 相關聯報導
依年代分類 依出處分類 依作者分類
跟著張信哲 逛花博故事館
身為花博故事館策展人 每個擺設、每樣展品,都是他用盡心血,反覆推敲考據的成果。
策展團隊真實呈現出「百年前台灣時尚生活」。
潘欣彤|中國時報/專輯∣2010年10月30日
  甫發片的歌手張信哲,另一個身分卻是花博故事館策展人!面對耗時一年多,親手打造的故事館,每個擺設、每樣展品,都是他用盡心血,反覆推敲考據的成果。張信哲說,希望民眾入館感受民初上流社會氛圍,體驗不同層次的台北在地文化。

 前身為茶商陳朝駿待客別館

  「老歌常唱『繁華的夜都市』,但大家很難想像,真實場景為何?」張信哲說,通常想到「台灣文化」,農村景象印入眼簾,但在當時的台北城,卻是亞洲僅次東京、上海的流行重鎮,洋派、新潮的舶來品、日本「大正浪漫」和洋融合風,還有承繼自中國的傳統文化,都能在當時上流人家中看到。

  故事館前身為一九一四年,茶商陳朝駿招待客戶的別館,「當時還沒築堤防,坐在別館後花園,就能邊喝著紅茶,邊眺望淡水河景緻」,張信哲說,北美館現址亦曾是陳家的跑馬場,陳朝駿本人更代表台灣參加巴黎萬國博覽會,因此館內用的家具、電器,絕對都是流行尖端,更可窺見當時台北國際化的一面。

  身為花博展館之一,故事館當然缺少不了花朵妝點,遊客從入口進入,得先穿過花間小徑,中英並具的庭園景緻,耗時七年栽培,搭配水池、磚造的矮牆,彎曲的步道,讓植物自然的展現姿態。

  花園全區使用有機肥料,採無污染養護工法,將在花博期間,分階段由一萬多株,一百多種台灣栽培的花草植栽妝點,配上故事館本身和洋融合的建築,頗有「清幽訪勝」之感

 反映出上流社會排場與品味

  張信哲重新打造的故事館,結合「花朵」、「紅茶」兩大元素,共有客廳、起居間、飯廳、書房、臥室五個房間,在「重現當時上流生活」宗旨下,每個房間卻呈現出微妙的風格差異,如飯廳乍看是西式擺設,卻在每張桌子面前,放上一雙象牙筷,正是當年流行的「中餐西吃」;屋後的玻璃暖房一角,則重現賓客品紅茶之場景。

  至於牆上的藝術品,又是另一個故事。「當時有人曾針對台灣士紳調查,超過八成表示有收藏骨董習慣,且會參加詩社或藝文團體」,張信哲說,館內藝術品從雕塑、油畫到書法都有,網羅清代書畫家吳大澂、康有為、徐世昌、吳昌碩,到「當代」的畫家李梅樹、雕塑家蒲添生,反映出上流社會的排場與品味。

 張信哲:絕不能讓台灣丟臉

  至於自己為何接下布展重任,張信哲笑說,骨董商友人看展時,巧遇為尋找人選困擾不已的工作人員,兩方討論後,友人說「只要找一個人,就能解決問題」,便將張信哲介紹給布展團隊,更讓他與花博結下不解之緣。

  「絕對不能讓台灣丟臉!」僅僅這個念頭,讓張信哲不畏「打壞行情」攻擊,傾盡全力,打造出處處講究、充分反映史實的展館外,背後更隱含著他對故事館的特殊感情。當年北上念書,便對時為咖啡廳的建築相當喜愛,「沒錢也要進去晃一圈」,想到自己能親手布置它,更讓張信哲珍惜這難得的機會。

 堅持所有展品一定都是真品

  笑自己「龜毛」,讓布展費嚴重透支,自己卻分文未取,張信哲不僅堅持所有展品都是真品,「而且一定要是台灣人用過」,對每件骨董、藝術品如數家珍,其中六成還是他個人收藏,雖謙稱「每樣都不是天價,最貴的Tiffany骨董燈,也不過一百多萬」,但卻都是蒐羅民初骨董十幾年的他,四處蒐羅的心血結晶。

  其中,位於客廳的骨董沙發,當初張信哲於骨董店發現它時,相當不起眼,他買回來細細拆解,重新整理,「繃」上特別挑選的布料後,高雅復古感立現,更成為如今故事館中,畫龍點睛的重點家具。窗簾找不到適合的骨董品,策展小組乾脆耗資百萬,從國外進口與白金漢宮相同仿古料,交由國內師傅,細細縫製搭配房內家具的英式風格。

  長達一年多的布展期間,張信哲不但跑遍認識的骨董商、私人美術館,得到鹿港辜家、板橋林家、高雄陳家等名門後代,大方允諾出借家中骨董,更費盡心思考據,還向陳朝駿後人,也是共同策展人的陳國慈,要了當時照片,做為布展重要參考。此外,從整修到布置幾乎不假他人之手,他親力親為程度,「整館導覽都沒問題」!

 呈現「百年前台灣時尚生活

  號稱「花博最貴」,張信哲透露,故事館全部展品,加起來「買一間帝寶還有剩」,光保險就花了兩千萬,「說不擔心是騙人的」,他只希望,民眾感受布展團隊所呈現的「百年前台灣時尚生活」時,也能一起保護這些珍貴的骨董。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