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 李梅樹

首頁 關於李畫伯 作品線上觀 清水祖師廟 相關聯報導
依年代分類 依出處分類 依作者分類
4〉700多件珍稀文物
故事館 最小展館,卻最花姿招展
徐仁全、王思涵|遠見雜誌/花博特刊∣2010年10月
 大 有 看 頭
  ● 山葉直立式鋼琴。1912年功學社出品
  ● 法式沙發,維多利亞風格,歌手張信哲收藏出借
  ● 貝殼鑲嵌的貴妃椅
  ● 最高檔的骨瓷西式餐具,1930左右生產,由歌手張信哲收藏出借
  ● 李梅樹畫作,《芍藥》與《台北醫院的庭園》
  ● 蒲添生入選參展的雕塑《春之光》
  ● 觀音像,是日本18至19世紀,以華麗彩繪風格著稱的九谷燒工藝燒製而成
  ● 翰林學士椅,廣式酸枝家具,圖騰活潑動態,板橋林本源家族收藏出借
  ● 鏍鈿梳妝台,高雄陳中和家族收藏出借

 故事館小檔案
  位置:美術公園區
  主題:百年前台灣時尚生活文物展
  時間:上午9時到下午10時
  不可不看:全台最老的百年直立式鋼琴、骨瓷餐具、黑檀鑲嵌貝殼的螺鈿梳妝台、李樹梅畫作
  小 叮 嚀:管控人數,不得觸摸古董文物,不得飲食
  民生服務:有餐飲,有廁所

  故事,要從1914年開始說起……。

  遙想將近100年前,當歐陸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台灣的大稻埕碼頭,依然熱鬧洋洋。載滿茶葉的船隻,在日本、中國與南洋間往來,尋覓商機。

  大稻埕的茶商陳朝駿,可說春風滿面。不僅28歲就被推舉為台北茶商公會會長,他用來招待洋行商賈的「圓山別莊」,也在基隆河畔落成。

  這座英國都鐸式建築,遠眺台灣神社(今圓山大飯店),臨靠圓山公園,往來多是日治時代的貴族官紳。翻開1922年的《臺灣日日新報》,上面記載著豪紳雲集於圓山別莊的盛況,基隆煤商顏家第一代的顏雲南,帶著藝旦,就坐其中。食飯吟詠,好不熱鬧。

 建築設計
  而今,基隆河畔的車水馬龍依舊,把酒吟詩的歡騰聲卻已遠去。童話般的樹枝狀黃色小屋,獨自抱著過往的祕密,突兀地佇立在水泥高架橋間,格外引人注目。

 ﹥最小、最老、最貴、最時尚
  圓山別莊歷經幾次轉手,終於在1998年晉身為台北市定古蹟,2003年開始,由律師陳國慈贊助接手,成為北美館旁經常舉辦庶民生活展的「台北故事館」。

  開幕七年來,小巧趣味的藝文展覽,成功地吸引不少遊客,讓故事館成為參觀人次僅次於故宮的熱門展館。總統馬英九也以口齒留香的「小蛋糕」,來形容這座造形討喜的英式鄉屋。

  因應花博,故事館歷經兩年多籌備、10個月閉館裝修、30多位收藏家與單位的投入、以及2億多元的投保,將以700多件的珍稀文物,重現20世紀初,台灣仕紳家族將花藝融入生活的流金歲月。

  但是,博覽會不都在比建築壯觀嗎?一個不過80坪的房子,如何在博覽會中脫穎而出?

  「花博不缺一個這麼小的展場,」故事館總監陳國慈一開始就體認故事館雖小,卻能成為最特別的展館。她廣邀收藏家與史學家,組成顧問團,經過多次討論,定調出以「重現百年前台灣時尚生活」為策展主軸,告訴民眾:「我們雖然最小,卻最有歷史。」

  當然,故事館也有花,且是花博各展覽館中,最優雅、精緻、多樣化的。「窗簾布料就是花映圖案,其他小至英國貴族使用的餐具或踩在腳上的地毯等,都是花!」陳國慈優雅地述說故事館的「花兒」,是用品,也是藝術品。

  故事館從歷史面出發,讓民眾在花博遊覽時,有不一樣的古蹟體驗。更重要的是,百年前的台灣國際化已開始,茶也輸出外銷,有錢人開始把世界各地的珍品帶回家。

  透過故事館還原當時仕紳的家居情景,除了可以讓現代人一窺豪門精緻時尚生活,更能從中體會花與日常生活不可分的關係。

  然而,1914年的台灣,受到日本、中國與西洋等各種力量的影響。光是「中西合併」,就有好幾種組合與脈絡,考證起來,困難重重。再加上故事館立志要呈現花在生活空間之美,擺設布置,樣樣不得馬虎。為了找出符合脈絡、又花樣紛麗的家具用品,團隊標準愈訂愈高,大夥只得四處奔走,敲門商借。

  聊起這段過程,曾擔任台積電副總暨法務長、向來俐落能幹的陳國慈,絲毫沒有埋怨之意,反而像個小女孩,眼神煥發著光芒,難掩興奮地說:「我是天天被surprised(驚喜),好玩得不得了!」

 魅力展演
  到底是什麼樣的展覽,讓策展人如此樂在其中?跟著故事館展覽部主任李宇涵,推開故事館的綠色木門,一探究竟。

 ﹥玄關:陳朝駿的梅花紋花座
  穿過都鐸式的半圓型前廊,正式踏入故事館,遊客一邊嘀咕建築窄小,一邊又會因為置身靜穆的檜木空間,突然感受到濃郁的歷史氣息,心境也沉澱下來。

  玄關的廊道,從開滿薔薇圖案的暗紅地毯開始延伸,讓訪客稍作打理的邊桌椅款式,訴說著喬治亞、維多利亞與新藝術風格混搭的英式風情。

  李宇涵指出,故事館之所以能從頭到尾都演繹花的風情,跟建築混搭的體質有關。建築雖然是都鐸式,但風格卻深受19、20世紀之交的新藝術(Art Nouveau)影響。而新藝術的特點,就是由花卉藤蔓所構成浪漫的彎曲線條。最好的例子即是,故事館外觀棕紅色的樹枝狀木紋裝飾。

  然而,這樣的英式玄關,為何走到廊尾,卻發現擺放的是一組不中不西的廣式梅花紋花座?吊燈也以日式風格打造?

  李宇涵解釋,日治時期的海外貿易頻繁,英國、日本與中國的流行文化,早見於台灣仕紳居所內,中西混合(fusion)風已十分常見。

  值得一提的是,這組陳朝駿使用過的花座,看似來自清末廣州,實則由台灣製作,而且為了外銷歐洲,還特別採用了西式的彎腳設計。

 ﹥會客室:茶的鼎盛風華史
  玄關左側的會客室,家具擺設不若玄關新藝術風格唯美,突顯的反而是手創實用的工藝美術。仔細一瞧,櫥櫃上淡淡的蘭花圖案,並非繪製,而是嵌入其他顏色的木板製成,煞費功夫,卻也象徵藝術家對工業機械的反動。

  陳朝駿的父親陳玉露,來自廈門,在大稻埕創立永裕茶行。《西方文明初體驗》的作者陳柔縉寫道,義美食品董事長高騰蛟從大稻埕糕餅店發跡之時,他的母親就是永裕茶行的揀茶婦。

  陳玉露從經營包種茶的貿易起家,主要往還印尼。茶行規模夠大,所以他也曾向日本農務商省申請商標。

  今天故事館裡屬於男主人空間的會客室內,就展示著知名茶行出品的茶葉商標、台灣老茶罐、茶盒等,別具意義,也讓民眾一睹茶葉鼎盛的風華。

 ﹥客廳:法式沙發、李梅樹的畫作
  從內斂樸實的會客室,前往客廳,映入眼簾的則是富商仕紳展現的雍容氣派。

  客廳正中心是一張印有菊花圖案的大紅色天津地毯,配上百年的法式沙發,維多利亞風格的綠色牡丹花布面,低調但不減貴氣。李宇涵透露,這張沙發是向收藏家兼策展人、歌手張信哲借來的。

  客廳另一角象徵富裕的大理石壁爐,以嵌有新藝術風格的凸花磁磚,與旁邊的紅花絨椅對應,不只如此,屋頂木製的鑲嵌圓形花紋,以及銅鑄花草樣式的吊燈還相互輝映。

  延續中西混搭,客廳自然少不了中式家具。客廳入口邊,鏍鈿或俗稱貝殼鑲嵌的貴妃椅。從大理石的色澤,即可判別這是台灣製作,而非廣州自產的廣式家具。

  客廳該有的娛樂電器,如唱片機、大理石座鐘與電風扇等一應俱全。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牆上所懸掛的字畫,以及櫥櫃所擺設的藝品,可都是一時之選。

  包括日治時期台灣重要的本土藝術家李梅樹(1902∼1983)所繪的《芍藥》與《台北醫院的庭園》,以及蒲添生(1912∼1996)曾入選參展的雕塑《春之光》,還有民初文人徐世昌的行草等,難得地在同個空間,以家居配置的方式組合展出。

  而沙發邊,那尊色澤亮麗的觀音,不只是一般信眾供奉的菩薩,還是日本18至19世紀,以華麗彩繪風格著稱,叱吒一時的九谷燒工藝美術。

 ﹥客廳:富商女兒的嫁妝鋼琴
  在客廳放一台直立式的鋼琴,對現在的人來說,可能沒什麼。但在日治時期,若非富豪買鋼琴給女兒做嫁妝,一般人想見這種鋼琴,其實非常困難。

  陳國慈從陳柔縉的文章讀到這段小史後,一直很希望能找到一台具有歷史意義的鋼琴。經由台大老師輾轉介紹,在台灣山葉鋼琴的桃園龍潭廠關廠前,終於與功學社逾百歲的創辦人謝敬忠連繫上,並成功挽回這台出產於1915年日製山葉鋼琴,免除被拆解的命運而鋼琴也由謝家贈與故事館做永久典藏。

  這台鋼琴的出身,另外卻牽引出一段台灣樂器製造史上的小故事。

  原來,1972年,功學社為了促銷台灣自行組裝的直立式山葉鋼琴,特別舉辦「徵求琴齡最長、保養最好的山葉鋼琴」活動,首獎得主可用舊琴換贈一台全新直立式台裝山葉鋼琴。這台現在展示於故事館客廳的鋼琴,就是當時功學社跟第一名換回來的。爾後,一直在桃園龍潭廠展示。

 ﹥飯廳:最高檔骨瓷
  拉開客廳的木門,即是溫馨典雅的六人座飯廳。有別於先前花卉繁複的桌椅,飯廳的家具顯得相對素樸,李宇涵說,「因為這裡的重點都在餐桌上啊。」

  泛著細緻光芒的白底盤座,盤緣以天青色為底,環繞著花卉藤蔓。這,可不是一般的西式擺盤,而是世界公認最高檔的骨瓷,質地薄透又堅韌。製瓷品牌還是在英國擁有近200年歷史的皇家御用道爾頓(Royal Doulton)。

  李宇涵補充,這套在1930年左右生產的珍件,放在百年前富商人家中菜西吃的風氣下,還必須搭配中餐具。

  飯廳窗外,熱帶植物與蘭花搖曳的後陽台,是仕紳喝下午茶與閒談之所。籐製桌上的瑋緻骨瓷茶具(Wedgwood),也是來自擁有250年歷史的英國皇家御用品牌,價格不斐,卻質堅實用。

  繞過板橋林本源家族提供的翰林學士椅時,別忘了先欣賞廣式酸枝家具上活潑動態的圖騰,再步上階梯。

 ﹥茶室:日式花道名家獻藝
  二樓的格局可分為茶室、書房與主臥室。有別於一樓的交誼展示,上層更注重營造個人沉思的氛圍。

  首先見到的日式和室,已布置成古典品茗的茶室。

  花博期間,故事館將請國內的日式花道名家,定期獻藝,以靜物之美,呈示茶道與插花的精神。

 ﹥書房:林獻堂書桌
  男主人的書房則由收藏家提供維多利亞風格的書桌坐鎮。參觀時,千萬不要誤以為桌上與書櫃裡的東西只是隨便充數的道具,那數冊老書、指南針、電話與打字機,都是貨真價實的古物,或許靠近一些,可以感受到上個世紀初,知識分子的讀書氛圍。

  書房牆面的文人志士氣息,也特別濃厚。懸掛在貴妃椅上方的是民初文學家康有為的行書之作,同時期人物的相關書畫,也可見於書房旁的偏廳。

 ﹥主臥室:鏍鈿梳妝台
  主臥室設定為女主人房間,基底是寶藍色的梅花地毯,主調則是純白色的紗罩,再搭配日治時期仿西式鑄鐵床所懸掛的粉紅簾,顯得喜氣。

  在故事館這麼多的展件收藏品中,日治時期生活史作家陳柔縉最推薦的,就屬主臥室入口處,高雄陳中和家族所提供的鏍鈿梳妝台了。

  她表示,民眾一方面可以見識黑檀家具上,貝殼鑲嵌精緻華麗的技法;另一方面,也可以從陳家的照片,推想梳妝台原來的真實脈絡,進而跟歷史產生有機連結,鮮活收藏品與古蹟的生命感。

  最後請注意,故事館限人數入場,每梯30人,每次30分鐘。從古蹟出來後,還可至屋外的視聽室,觀賞一支日治時期拍攝的短片。紀念品販售區將提供帶有花藝的精緻用品,讓民眾作為伴手禮。

 ﹥花園:100多種花品
  除了館內收藏,故事館耗時七年打造的英式鄉村花園,在花博期間,將依季節更換,栽植100多種花品,環繞於生氣蓬勃的水池,展現多變迷人的風采。

  入園處結實累累的楊桃與蓮霧,淡淡飄香的茉莉與桂花,也是館方依歷史口述,逐一恢復建築在日治時代的庭園景致。

  台灣百年前的時尚生活導覽到了尾聲,停在二樓的樓梯邊,享受都鐸式建築多窗格灑下來的陽光,以及陽台的盆景綠意。李宇涵若有所思地望著窗外說:「陳朝駿非常喜歡拍照,當時從這個角度拍台灣神社和基隆河,景觀可是非常美麗吧。」

  無奈的是,茶商酒量驚人,主人37歲即因肝病早逝,留下這座特別的建築,任遊客遙想。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