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大台北都市叢林中,繁忙工作之餘,來一趟知性之旅,對身心都有充電的好處,三峽、鶯歌一日遊可以成為最佳目的地。三峽的清水祖師廟、李梅樹紀念博物館、老街及鶯歌的陶瓷老街、陶瓷博物館等,都是台灣人文進程中,值得近距離接觸,細心體驗的好地方,從這些豐富的文化衍生的物產很多,必能讓到此一遊的民眾滿載而歸。
三峽/清水祖師廟精雕細琢 老街古色古香
■清水祖師廟
來到三峽,不得不入境隨俗,先到知名的清水祖師廟一遊,不管是參拜或是欣賞建築之美,都能讓人如經歷心靈的饗宴,回味無窮。
三峽祖師廟建造的追溯,從康熙 24年安溪人陳瑜率族人到達南靖厝「今鶯歌南靖里」開墾;乾隆 20年( 1749年),安溪人董日旭帶著族人至三峽墾荒。在生活日漸安定後,於乾隆 34年( 1769年)興建了三峽祖師廟,當時稱為「長福巖」。長福巖祖師廟落成之初,根據姓氏信徒分成陳、李、劉、林、王、大雜姓、中庄雜姓等七大股,每年輪值廟務並負責正月初六祖師爺誕辰祭祀大典。
三峽祖師廟 3度重建,第 1次因大地震原廟被毀,經於清道光 13年(西元 1833年)重建,第 2次因甲午戰爭失敗,清廷締約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三峽鎮民不願異族統治,以本廟為反抗大本營。事敗後,廟堂遭日軍焚毀,光緒 25年(西元 1899年)再度重建。
如今的清水祖師廟是第 3次重建,始於民國 36年(西元 1947年),由本省籍畫壇耆宿名藝術家李梅樹主事;自其 46歲至 82歲止,以半生歲月為弘揚傳統藝術文化與繁榮桑梓,并追念清水祖師公之豐功偉績,而 規劃重建,結構純以傳統式古法建造,建築彫刻之美聞名遐邇,故有「東方藝術殿堂」之美譽。
全廟建築精彫細琢,至目前還在進行雕刻中;殿內之木雕、石刻、浮彫或銅鑄,無一不是匠心獨具,鬼斧神工之傑作,當年李梅樹從其在日本京都及奈良的寺廟中發掘創作靈感,應用至祖師廟的銅雕之上。所以三峽祖師廟實為一座代表傳統文化的藝術館,亦可稱為雕刻博物館,常年吸引無數中外遊客、藝術專家、學者及友邦貴賓蒞臨觀賞,每每歎為觀止。
■李梅樹紀念館
走出清水祖廟,接著又可至李梅樹紀念博物館參觀,近距離接觸這台灣本土美術大師。在三峽(三角湧)土生土長的李梅樹( 1902─ 1983),生前致力於藝術創作,一輩子堅持以東京美術學校習得技能,畫風寫實,並積極擁抱台灣鄉土之美,被稱為台灣美術運動中的「萬里長城」。
李梅樹用畫筆記錄台灣婦女流行演變史,並真實記錄三峽的人事物,作品 80%具有 3D效果,李梅樹的畫作也充滿透視派寫實畫風。
紀念館中展出李梅樹不同時期的畫作,李梅樹生前的書信文件、畫具和畫稿等,也於館內的文物陳列室展出,使參觀者得以體會藝術家創作生涯的心路歷程,更進一步明瞭李梅樹這一台灣美術走向本土化的縮影。
■民權老街
離開李梅樹紀念館,經過嘈雜的菜市場,進入民權老街。三峽老街一般指的是民權街的南段,長約 200公尺,其建築從民國初年( 1911)留存至今,原本相當凌亂,民國 95年修復落成後,景觀煥然一新。走在三峽老街,就好像進入時光隧道,相連不斷的紅磚拱廊、古色古香的建築,令人油然而生思古之幽情,留連忘返。
老街房子上的刻字代表姓氏、姓名、行業或店號,行業當中以刻有「染」字的染店為最多;主要因早年利用山區的天然植物─大菁,作為染料,因此染布業發達,是北台灣重要染布業中心,如今雖然染布業沒落了,不過在老街上還是可以看到好幾家立面有染坊的商號,為這古老的地方產業做見證。
商家的店家匾額框大都刻著堂號、店號或姓氏,是以往商家在做生意時普遍使用的宣傳手法。牆上的圖形裝飾尚有寓意,如花瓶象徵「平安」的意思,八卦是為了避邪。老街屋的正面以紅磚為主要材料,房子內的牆壁則是以土埆堆砌而成。由於老街上的商家在當年都是富有的人家,建築的形式和建材在當時都是一時之選,許多建材都是從外地進口,有些建造師甚至遠從英國請來。在房頂的突出部分,以及二樓的窗臺下方有各種的紋樣,多樣且寓意有趣。
台灣北部比較有老街風貌的地方有 3處,即三峽老街、大溪老街與湖口老街,若論老街規模與完整性,三峽老街應為第 1名,平日雖然較冷清,但假日則摩肩擦踵,吸引眾多人潮,而老街上賣牛角麵包的店有很多家,如今牛角儼然成為三峽的特產。
台灣景德鎮─鶯歌樂陶然
看完三峽豐富的人文資產後,來到大漢溪一水之隔之鶯歌。鶯歌素有台灣景德鎮之美稱,陶瓷老街位於尖山埔路一帶,是鶯歌陶業最早聚集的地方,現在已規劃為商店街,各式各樣的陶瓷,一應俱全。近年來透過綠化造景,用窯燒透水磚鋪街面,讓老街煥然一新,假日時老街為行人徒步區,適於散步漫遊,人來人往,不管是看「門道」還是湊「熱鬧」,收穫一樣很多。
國際知名的陶瓷博物館就在鶯歌鎮,這是全國首座陶瓷專業博物館,以台灣近百年來的陶瓷發展為主體,呈現先民在這塊土地生活的記憶及歷史。
陶瓷博物館是以陶瓷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整體建築形式以清水模、鋼骨架、透明玻璃穿透內外環境,使陶博館的空間產生無限延伸和虛實的變化,呈現質樸的美感。優美的建築為陶瓷展示建構出一座絕佳的舞台,也為鶯歌建立了一座絕美的地標。
進入館內,在清水混凝土、洗石子的牆面、灰色的石材、棕褐色的木頭所組合而成的連續、層次豐富的空間中,逍遙於藝術的時光。陶博館的建築本身是一個包容無限可能性的舞台,展品並不是唯一的主角。還有專為 4至 12歲兒童設計的兒童體驗室及提供業餘陶藝愛好者研究、創作與交流的陶藝研習室,也提供民眾一個與土更親密的觸感體驗。每個月都有不同主題,讓民眾每次來都有不同體驗。
當您穿過入園隧道來到陶瓷藝術園區,更會發現陶藝是如此的親切,自然而然地在生活周遭的每個角落。位在陶博館後方,以表現陶瓷多元風貌的陶瓷藝術園區,主題緊扣「陶與土」、「陶與火」、「陶與水」、「陶與光」、「陶與風」、「陶與綠」、「陶與人」,也規劃了示範區,假日會請到不同專長的師傅表演,目前假日安排了腳踢轆爐拉坯師傅、鏇坯師傅、注漿師傅,不但現場展現他們精湛的技法,還會開放給民眾親自體驗。陶瓷藝術園區除了提供藝術創作一個戶外展覽環境外,也納入更多的泥土、水及綠意,展現人為創作與自然的平衡關係,以無鑿斧痕跡的安排,將陶的萬種幻化風情融合於自然的環境之中,邀請人們在怡然優游中體驗陶瓷的無限可能。
館內設有台灣首家自營的商品店─「生活好美麗」文化概念店,提倡自然手創精神、生活美學態度,清新獨特的風格開創博物館商店的新面貌,成為陶瓷藝術園區參觀焦點。並且鼓勵具有「簡單、本質、手感」特色的作品進駐,引進許多原本不被注意的創意市集作者,及獨立創作的陶藝家作品。每週都安排不同的作者親自到店裡示範創作過程,或提供遊客 DIY教學,讓靜態的作品轉化為動態的互動,消費者可以親眼看見這些美麗的作品是如何產生的。
規劃大漢溪纜車 串起觀光資源
綜觀三峽鶯歌地區,觀光資源豐富,包括有山林步道、陶瓷老街、窯場、三峽老街古蹟、鶯歌石等人文及自然景觀。適合進行 1日遊行程,只要親自體驗,一定行囊滿滿。台北縣長周錫瑋現正加速推動三鶯地區成為一國際水岸文化之雙子城計畫,並將建構橫跨大漢溪的纜車系統,一旦這些計畫一一完成,結合陶瓷產業主題、自然親水設施、水岸綠帶遊憩等相關主題意象,引入適當休閒活動與空間,將創造三鶯新生地水岸遊憩綠廊空間及帶動周邊大漢溪兩岸的空間發展,一舉成為富有生態、教育、休閒之區域。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