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意義是什麼?台灣美術雙年展今天開幕,策展人王嘉驥以「家」為主題,從前輩畫家筆下的故鄉之美,直到當代藝術家以KTV、夜店為家,60位藝術家一同演繹家的流變。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昨晚開幕,也規劃「家的變貌」,用影像與藝術對話。
台灣藝術雙年展今起在國立台灣美術館開展,展期至明年2月8日,參展藝術家共60人,從前輩畫家陳澄波、李梅樹、李石樵起,直到當代藝術家,藝術型式從油畫、攝影作品到複合媒材。
展場入口旁擺著320張矮板凳,從高處望下,椅面彩繪著花樣,拼湊出台灣花布的樣式。這是藝術家林明宏的作品「聚」,他把廟會看電影的經驗,用板凳詮釋,觀眾可以坐下,歇歇腿、聊天都可以。
前輩畫家筆下的家園,充滿詩意與鄉愁,70年代不少人從南部北上,島內移民盛行。從攝影家謝春德的相機,看見「家園」不再溫暖,鏡頭是失焦的,家的美好想像被臨時居所取代。
在藝術家鄭詩雋的錄像作品「兩岸白楊翠江心雀鳥啾」中,家變成捕鼠器與鳥籠,籠中鳥振翅想逃,但逃出去了,又捨不得囚居的家。
美術館外牆掛上長12公尺、寬6公尺的大幅作品,把「家」字倒過來,宛如春聯一般,代表「家到了」。王嘉驥也邀請a-hha電影工作室,製作狗的動畫,他說,家裡總是得有隻狗。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