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界巔峰-台灣前輩美術家」系列紀錄片由文建會執導完成,將於6月15日晚間10點公視紀錄觀點首播。製作團隊表示有關探討台灣本土美術家的影音資料不多,提議影片可應用在九年一貫課程人文藝術領域教材,可編與適當手冊供教師參考,成為極佳課堂教材。
紀錄片中包含了顏水龍、廖德政、林葆家、李梅樹及陳雲程等大師。其中顏水龍、林葆家、及李梅樹都已仙逝,陳雲程現已102歲高齡,廖德政也88歲了,仍然勤奮畫事。
影片中重訪藝術家踏過的足跡,穿插前輩美術家們與專業人士的深刻談話,並加入難得一見的舊影片、照片等珍貴元素。製作人黃明川表示,家屬的配合使他們取得了許多難得的前輩美術家生活錄影帶。
拍攝陳雲程片段的導演李志薔笑說,開拍期間與高齡102歲的書法家陳雲程老先生「磨」了3天,但他不寫就是不寫。陳雲程大女兒笑說,父親習慣一群人來家裡玩時,若投機一時興起,就信筆揮毫起來。
陳雲程的草書融合了源自中國的二王體系、于右任的標準草書,以及日本的平假名書法,筆意狂放不羈、綿延瀟灑。20世紀末,隨著解嚴,台灣美術家與文學家得到某種程度平反,唯讀台灣的書壇至今仍面目模糊。書法史研究者鄭進發1995年開始走訪本土藝術家,進而發堀陳雲程,對其行筆率意激賞不已,1996年,透過雄獅美術的介紹,才讓廣泛的書法界認識了陳雲程,而這年他已屆90高齡。
李梅樹的畫作多與「人」有極大關聯,並對女性人像有著細膩描繪。1947年,因應三峽鎮民的要求,李梅樹主持重建三峽祖師廟;卻被師父們暗地嘲笑學西畫的李梅樹不懂民間藝術。一次當李梅樹對廟前一尊石獅子不滿意,要求重雕沒人理他,他便自己動手,兩個月後將一具粗具型態的石獅交到師父面前,才不打不相識。1983年因祖師廟前陸橋設計上的偏差,造成景觀破壞,李梅樹阻止無效憤而生病,病逝台大醫院。
林葆家為台灣現代陶藝先驅,致力於台灣陶藝發展與培育人才,以大半生為台灣陶藝創作打下一條堅實之路。廖德政的風景畫多以觀音山為描繪對象,父親在228事件離奇失蹤,聽說最後出現的地方就是觀音山一帶。他一生醉心古典樂及繪畫創作,但他聆聽音樂時,就得暫時放下畫筆,參考音樂的律動後,再投入創作,最後能讓畫面產生層次及韻律感。
顏水龍對常民百姓的生活特別關注,由於調查研究及推廣工藝,常常往原住民部落跑,1935年第一次到蘭嶼後,開始畫原住民,並深深被其藝術吸引。因魯凱族服飾花樣特別精緻,畫中以魯凱族佔多數。他的畫風用不完全寫實手法,將對象造型簡化、概念化,他說:「我的作品求簡化、精神性,乍看不吸引人,但可令人越看越深刻,較能持久。」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