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 李梅樹

首頁 關於李畫伯 作品線上觀 清水祖師廟 相關聯報導
依年代分類 依出處分類 依作者分類
順益關係企業集團董事長林清富 藉畫消鄉愁
順益關係企業集團董事長林清富對本土藝術的熱愛是有名的,
20多年來他收藏了300多幅本土美術創作,
以及超過1200件的原住民文物,創辦了全台第一座原住民博物館。
高宜凡|遠見雜誌/第247期∣2007年1月
  成立剛滿60年的順益集團,是國內知名的汽車經銷商及貿易商社。

  幾年前才卸下領導權杖的60歲林清富,是順益林家的第二代經營者,目前正過著悠閒的退休生活,把大部分事業都交棒專業經理人。

  儘管髮色已斑白,但留著俐落平頭、戴著金框眼鏡的林清富,言談間還是充滿活力。每天清早,他都會從家中出發,步行到圓山,當做起床後的運動休閒。

  除了商場上的光環,林清富的個人收藏,也在同好圈內頗具名聲。20多年來,他總共收集了300多幅本土美術創作,還有超過1200件的原住民文物,更率先創辦全台第一座原住民博物館。

受薰陶 發願扶植本土藝術

  在各式收藏中,林清富最感興趣的,便是本土風景畫。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掛在林清富以前的辦公室(現為順益貿易總經理游浩乙使用)牆上的那幅《海上晨曦》油彩畫,是知名畫家李梅樹的作品。

  他笑著說,看畫,可以幫助自己緩和緊繃的情緒。「當你坐在椅子上看的時候,畫裡的海水好像會向你湧過來,看了會讓人感到平靜,比較不會罵人。」

  林清富與本土畫的第一次邂逅,要從12歲那年開始說起。

  林清富的父母,當年曾大力支持台北縣三峽祖師廟的修建工程,因此與主持重建事宜的本土藝術家李梅樹,開始有所往來,後來李梅樹也曾替林家製作肖像畫,雙方互動良好。

  在早期本土藝術界擁有崇高地位的李梅樹,便曾在林清富小時候叮嚀他,「錢,不是真正的財富;擁有藝術作品才是真正的富有。」長大後,林清富仍然維持四處看畫的興趣,常在中山北路一帶的畫廊流連。也跟蒐集民俗品的施翠峰教授私交甚篤,向他學習如何欣賞畫作的構圖、色彩學、美術史等藝術知識。

  20年前,林清富萌生收藏藝術品的想法。那時,不少商界友人都以蒐集古董為樂,但他卻覺得,「要收藏,就要找自己看得懂、而且對台灣也有幫助的東西。」在這個念頭驅使下,他開始蒐集當時仍屬冷門的本土畫。

思舊情 真性情打動畫家

  20多年累積下來,林清富已經收藏了超過300幅本土畫作,囊括近代最具代表性的本土畫家,如台灣西洋畫啟蒙者石川欽一郎、呂鐵州、李石樵、廖繼春、藍蔭鼎、楊三郎、吳炫三等名家。而一生堅持不賣畫的李梅樹,也被他打動,將作品割愛。

  在這麼多作品中,林清富特別偏好台灣風景畫,包括淡水河、觀音山、野柳、碧潭、北港朝天宮等的舊時景觀,都在他的收藏裡一一重現。

  為何會有這種偏好?林清富爽朗地說,「一句話,見圖思情!」看到這些藝術家筆下的景物,彷彿就能回到過去熟悉的生活場景,勾起許多兒時回憶。像是北港朝天宮,就是一家人每年南下必訪的景點。

  除了畫中的風景,看到圖也可以讓他想起當初每幅畫的收藏用意,以及跟藝術家的互動。

  例如愛品酒的李石樵老師,就堅持只賣30號以上的作品來維生,編號30以下的畫絕對不賣。因此,林清富經常帶著洋酒登門拜訪,向他借看畫作。

  又如李澤藩老師那幅《新竹火車站前橋邊》,畫中標示的時間數字「2598」,其實是指日本紀元的年代,「而那年正好是1938年,就是我爸媽結婚那年,所以我特別有印象。」

捐收藏 鼓勵原住民研究

  除了本土畫,林清富還特別收藏多達1200多件的原住民文物。甚至還在1994年打造全國第一座原住民博物館,而且將個人收藏悉數捐出。

  此外,他還提撥經費,贊助國內外大學研究原住民文化,成立12年來,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已推出超過30本的研究著作。

  林清富強調,「一個博物館的內涵跟深度,就在於研究的部分。」而這也能讓後代子孫瞭解,原來台灣過去有這段歷史。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主任林威城觀察,「董事長跟一般收藏家的不同,就在於無私的心!」一般人多把作品放在家中欣賞,但林清富卻無私地捐出,讓這些文物變成社會公共財。

  透過本土藝術的收藏,林清富找到童年的台灣回憶,也讓後人更瞭解這塊土地的特色。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