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過台南市立文化中心看表演的人,都會發現到舞台前巨大布幕上,用織繡的方式,描繪的一些中國傳統歌舞仕女的圖案「雅樂合鳴、有鳳來儀」;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些圖形,就是出自府城知名前輩畫家蔡草如的手筆。
提及蔡草如,反而會有較多的人知道:台南市開元寺正門的門神彩繪,就是他的傑作。研究傳統彩繪的學者,也都會承認:開元寺蔡草如的門神彩繪,應是台灣地區最具典雅風格的傳世之作。
而愛好藝術的朋友們更知道:能夠擁有蔡草如繪製的神佛畫像,包括關帝聖君、觀音大士……等等,都是足可傳家的藝術精品。
其實蔡草如在藝術上的成就,並不僅止於這些傳統的民間藝術;熟悉台灣美術史的人會知道:蔡草如原名蔡錦添,曾經是戰後全省美展膠彩畫部和水墨畫部最具代表性的得獎者。蔡草如在純粹藝術創作上的傑出成就與作品,早已是台灣美術史無法忽略的一部分。
早年的蔡草如,由於母親的影響,很早就表現出對繪畫濃厚的興趣;他的母親,也就是日治時期知名彩繪大師陳玉峰的妹妹。蔡草如自幼嚮往舅舅畫師的生活。公學校畢業後,一度問學於當時人在台南任教的廖繼春,之後協助舅舅從事廟畫工作;但這種為生活而受僱為人彩繪的工作,對蔡草如而言,顯然不能滿足。於是他決定跨海前往日本學習。
在日期間,他進入知名的川端畫學校,這是一所以準備升學為目標的繪畫研習所,非常重視素描的訓練,蔡草如也就是在此打下了他素描的基礎。
不過在川端畫學校的學習,不久就因戰爭、學校被燬而中斷,蔡草如也在戰後回到台南故鄉,繼續協助舅舅工作,但也開始積極參展甫剛設立的「台灣全省美術展覽會」(簡稱「全省美展」),並成為該展的常勝軍,多次獲得特選第一名的成績,最後並成為全省美展的評審委員。
戰後的蔡草如除積極參與官辦美展外,也投入地方文化工作的推展,在四十六歲那年,發起成立「台南市國畫研究會」,每年舉辦「國風畫會」,成為獨樹一幟於南台灣的水墨巨擘,文化界均以「草如仙」尊稱之。
蔡草如生性敦厚儒雅,但擇善固執,不隨波逐流。許多後輩、甚至同輩、乃至先輩,均紛紛向他問學求藝。一九六○年代,李梅樹重修三峽祖師廟,廣羅台灣藝壇精英,也特地邀請蔡草如北上,為該廟繪作石板畫。
蔡草如的藝術成就,是台南府城的光榮,台南市政府曾於一九八九年,也就是他七十一歲那年,頒給他最高榮譽藝術獎。
不過,隨著蔡草如年紀的老邁,許多市民已經漸漸遺忘這樣一位文化界的精兵與巨匠,尤其最近他老人家玉體欠安,已臥病多時,似乎相關文化團體均未能給予一定的關懷和慰問。
這個禮拜,我接到其哲嗣國偉兄的電話,表示考慮將其父親作品捐贈給國立台灣美術館,讓我再度想起這位一代巨擘的生平偉蹟,也為台南市的遲遲沒有自己的美術館而不勝噓唏。
(作者蕭瓊瑞╱成大歷史系教授、前台南市文化局長)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