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 李梅樹

首頁 關於李畫伯 作品線上觀 清水祖師廟 相關聯報導
依年代分類 依出處分類 依作者分類
北美館藏1916~45呼應美好年代
陳盈珊|中國時報/文化藝術∣2005年12月2日
  為了與「美好時代─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收藏展」相互對照,並提供一個文化比較研究的展覽場合,台北市立美術館從館藏中整理出1 916至45年相關藏品,對照那個年代兩地的美術場景,以不同的眼光審視已成歷史的館藏。

  北美館長黃才郎表示,舉辦「館藏1916-1945」展,其實是因應刻正展出的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收藏展「美好年代」,希望從館藏中找出可對應的脈絡;他指,原先希望以東方的巴黎畫派為主軸,但是北美館並無常玉畫作,最後放棄,改以台灣近代西洋美術萌芽時期為主題。

  台灣近代西洋美術發軔於1910年代,該館最早的西畫典藏為石川欽一郎1916年的《福爾摩沙》,這次館藏展便以這個年代為開端,而以 1945年郭柏川多件充滿文化民族主義的畫作作結。

  進入1920年代後,台灣美術風氣大開,赴日學習西洋繪畫蔚為風尚,如黃土水、李梅樹、顏水龍等人都在此時赴日,將台灣美術發展導入新的面向,更促成了1927年「台展」的開辦。

  而「美好年代」所呈現的是1925到37年兩次萬國博覽會間,巴黎畫派多元美好的創作,與之相比,首度接納西方美術美感價值與品味的台灣藝術家卻有著不同的時代使命感。他們最重要的判斷之一是題材的選擇,擷取台灣風土景致,賦予周遭的生活事物新的感情內容,即便是受到「台展」機制鼓吹所謂「地方特色」的激勵,但仍展現相當高的文化自覺性。

  這次展出44件作品中,有些是從未公開展過的,像陳澄波的《裸女》、木下靜涯的《南國初夏》,也有早已成為經典的作品,如顏水龍的《盧森堡公園》、郭雪湖的《南街殷賑》。

  黃才郎表示,在該時期的台灣畫家中,真正在法國接受當時西畫浪潮的要屬顏水龍,他的《盧森堡公園》不論在題材及技法上都堪稱代表作;而他曾在巴黎與當時活躍於法國的荷蘭藝術家凡東榮相交,而凡東榮的名作《誘騙者瑪莉.喜可迪》,這次也在北美館展出。

  倚臥在沙發的裸女是許多人在學院中必備的練習之作,而名家的裸女也不乏經典之作。陳澄波的《裸女》恰與奇斯林的《紅沙發上的裸女》相映成趣。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