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 李梅樹

首頁 關於李畫伯 作品線上觀 清水祖師廟 相關聯報導
依年代分類 依出處分類 依作者分類
獲利上億元 陳泰銘的藝品拍賣祕訣
「不能輕易和投資標的談戀愛!」
國巨執行長陳泰銘最近舉辦的「國巨基金會的藝術收藏品」拍賣會,六十二件拍品,獲利上億元。
「投資是需要絕對的冷靜,不能動不動就跟投資標的談戀愛!」
這是陳泰銘的生意哲學,也讓陳泰銘與國巨基金會名利雙收!
謝恩|今周刊/個人理財∣2004年11月29日414期
  賣一幅畫,獲利近三千萬元,算不算厚利?國巨執行長陳泰銘最近以「國巨基金會的藝術收藏品」拍賣會,秀出了這項亮眼的投資成果。六十二件拍品,獲利上億元,其中一幅常玉的《翹腿裸女》以新台幣三三○○萬餘元成交,不但創下該畫家作品的最高世界成交價紀錄,單幅獲利更近新台幣三千萬元,在各行各業正為微利時代來臨煩惱之際,陳泰銘硬是讓人「銀」花撩亂!

 收藏常玉作品總號數最多

  這場取名為「重要二十世紀中國繪畫—國巨基金會藏品專拍」於十月三十一日在香港萬豪酒店舉行。由於人民幣預期升值不斷,首當其衝的香港地區早已熱錢橫流,對藝術品交易營造了一個極有利的氛圍。

  常玉的《翹腿裸女》是陳泰銘透過第一市場取得,成本價不明,但依市場推估初期買入的成本不過幾百萬元,購入時間早的話,甚至可能不超過新台幣三百萬元,這回以高價落槌,就算扣除佣金,淨利接近三千萬元。

  在常玉收藏群中,陳泰銘是華人區收藏常玉作品總號數最多的藏家,背後價值可見一斑。

  台灣前輩畫家李梅樹以及作品深具個人風格的席德進,也在國巨專拍中創下新的市場紀錄,李梅樹的《麗日》以二五二•七七五萬港元創下畫家作品拍賣成交世界紀錄;席德進難得的《雙重自畫像》作品也以一四○•七七五萬港元創下畫家作品拍賣成交世界紀錄。原本執行這項專拍的佳士得還有點擔心企業專拍的藏家接受度,結果不負眾望,三方皆大歡喜。

  其中最大的受益人,還是陳泰銘的國巨基金會名利雙收,既把近十年來高獲利的作品落袋為安,又達到重新調整收藏方向的目的。其中最重要的,透過品牌形象極佳的佳士得拍賣公司,作了國際性巡迴預展,無形中也達到國巨基金會國際宣傳效果,同時利用六十二幅拍品衝高行情的事實,把陳泰銘手中的更多收藏品的價值墊得更高。

 從「封面陳」到「頂級藏家」

  陳泰銘熱中藝術市場,應該是這十來年的事。九○年代初期,蘇富比與佳士得兩家國際級拍賣公司進駐台灣,企業家相偕看預展,上拍場,參加品酒盛會成為社交的一部分。當時與首任蘇富比台灣區代表的衣淑凡交情匪淺,嗅覺敏銳的陳泰銘,一直是拍賣會上的座上客。

  除了第二市場活絡外,畫廊業者也是神通廣大,讓陳泰銘一進場後,就以雄厚的財力作基礎,快速累積收藏品。像趙無極、常玉的相對高價作品,陳泰銘不是一、兩幅地買,而是一口氣買了一倉庫。

  尤其令外界印象深刻的是 陳泰銘對專家的信任,對拍賣公司專家們精挑細選的封面作品,特別青睞,因此不在乎價格,有封面必拍,當時被藝術界調侃為「封面陳」。基於稅賦考量與社會回饋,一九九九年國巨基金會正式式,陳泰銘更從拍賣公司挖來藝術專家黃嘉若擔任執行長,從此他個人的藝術收藏從幕前轉為幕後。

  從大家熟悉的封面作品收藏者,到趙無極、常玉等高價華人藝術展覽的借展者,外界一直把陳泰銘的收藏趣味,定位在台灣老畫家、海外華人作品而已。今年五月在香港古董藝術春拍場上,驚傳出陳泰銘大手筆出擊,他以近九四一八萬餘港元拿下清《大閱圖》、明永樂《青花內外底龍戲珠紋棱口洗》、元《青花纏枝牡丹紋雙魚耳大罐》、清乾隆《御製痕都斯坦玉「西崑玉」御題詩貝式白玉洗》等四件高價古美術作品,折合新台幣達四億餘元,這種震撼性不亞於前年聯電董事長曹興誠以四四○四•四七五萬港元,拍回一只明嘉慶《五彩魚藻紋蓋罐》。

  陳泰銘的收藏轉向,一方面與清翫雅集諸多古董同好激盪與耳濡目染所得到的啟發有關,另一方面,整天高喊國際化的陳泰銘十分清楚市場運作哲學,三百年的台灣歷史和累積五千年的中國歷史的差異性,藝術收藏最後還是要面對誰來接手的考量。

 始終保有節制的浪漫

  由於這些年來,國巨的風波不斷,從以小搏大的菲利浦等購併事件,與華新科的最大假扣押金額的官司,到前陣子與聲寶、東元的分分合合,再加上被動元件產業的浮沉,公司獲利消長,讓本來就很潔癖的陳泰銘更為低調。除了最近被媒體注意到他用心栽培雙胞胎女兒騎馬、養馬外,外界很少看到他的蹤影。

  這回以基金會名義整批處理收藏品的大動作,讓外界覺得訝異,因為陳泰銘介入市場很早,基金會成立則是一九九九年的事,顯然個人收藏,再轉由基金會出貨,不免讓外界蜚短流長。稅與帳的處理,格外神祕,國巨公司與佳士得都三緘其口。

  是否國巨有了新的財務危機?(九一年度國巨公司虧損四十六億餘元,公司緊急處理非核心事業)但以今年春拍,陳泰銘進場拍古董的金額,遠超過這次專拍的成交總額。將專拍與財務危機作聯想,是多餘的。況且被動元件的景氣,雖不再暴利,但應可維持平穩發展。

  另外也有人敏感地懷疑陳泰銘棄守本土藝術,除了他本人不再買進本土藝術家作品,連同他早期冒著「封面陳」的調侃,高價拍來的本土老畫家作品也持續出脫,其中打擊最大的是本土的中壯輩藝術市場,呈現兵敗如山倒。許多人感嘆陳泰銘畢竟是生意人,當愛已成為往事,台灣本土藝術界只有自求多福了!

  其實陳泰銘在投資上永遠是身手矯健,這次專拍,有人就指他是市場操盤高手,把藝術當成商品或一種純粹的投資標的,ROI(Return of Investment投資報酬)是惟一的決策目標。

  就像當年他介入誠品書店,讓外界對他支持文化事業感激涕零,甚至偶爾也傳出他在愛屋及烏情況下,青睞誠品畫廊推介的年輕藝術家活動與作品。

  但陳泰銘始終保有節制的浪漫,在發現誠品的投資回報不如預期時,就絕不手軟迅速出清持股。「投資是需要絕對的冷靜,不能動不動就跟投資標的談戀愛!」這是陳泰銘不變的生意哲學。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