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東方藝術殿堂」美譽的三峽清水祖師廟,廟中百餘根柱子製作年代延續近半世紀,也因材質、刻工呈現不同風貌;其中因製作限制造成瑕疵的廿八根銅柱,目前僅存十二根,一般民眾無緣見到。
三峽祖師廟總面積約五百多坪,目前共有各式柱子一百廿六根,未來擴建後殿,柱子總數將達一百五十六根。
不少民眾都誤以為三峽祖師廟石柱是由李梅樹所雕刻,但祖師廟解說員李楷瑞指出,祖師廟百餘根柱子,實際上是由石雕師父負責,另因重建緣故,柱子年代也由外向內越來越年輕。
他表示,祖師廟由廟前逐步向裡修建,廟中歷史最久的石柱,首推卅六年完工的正殿大門「封神榜」石柱;最新一批,則為七十九年間,由已故順益企業老闆林迺翁所捐的十六根過水亭石柱。
這些雕工精美讓人眼花撩亂的石柱,由於受到人才、錢材及物材「三才」限制,加上柱上雕刻龍柱、花鳥柱及對聯柱,約略可區分為:
神社石柱:祖師廟正殿裡,有前輩畫家李梅樹在戰後透過關係購得的八根大石柱,這些原圓山台灣神社鳥居,經李梅樹委請書法名家于右任、高拜石、賈景德、閻錫山等人撰寫對聯,不但是廟中對聯柱代表,也是深具文化價值的瑰寶。
正殿石柱:正殿前「百鳥朝梅」石柱,為李梅樹委請蔣銀墻所作,柱上梅花及陪襯牡丹花,寓有國富民強之意;柱上百鳥則是代表萬邦來朝。
正殿大門「封神榜」石柱,則是祖師廟中歷史最悠久者,由於「百鳥朝梅」及「封神榜」等花鳥柱,均以台灣觀音石為石材,為避免風化外又遭人為破壞,廟方特別在柱邊加裝欄杆。
花鳥銅柱:祖師廟除有近百根石柱,另有廿八根桐柱。廟方棄石就銅,係因六十到七十年代間禁採觀音石,加上解嚴前無法取得大陸石,只好以鑄造銅柱代替。
由於製法限制,也注定銅柱成為失敗作品。這些銅柱原模雖極其精細,但鑄造成果卻無法呈現細部紋理,加上銅質不耐承重又會產生銅鏽,經順益企業贊助,才得以汰換其中十六根銅柱;目前僅存二樓的十二根銅柱,一般民眾無緣見到。
過水亭石柱:李梅樹過世前,一直想把正殿四邊「過水亭」銅柱改換為石柱,終獲順益企業故董事長林迺翁贊助才夢想成真,而為感謝林迺翁夫婦協助,李梅樹還為兩人畫了一幅油畫,目前保存在外雙溪順益原住民博物館。(Tenky:怪哉!李教授1983年逝世,1990年才換柱,何來「贈畫感謝汰換銅柱」說?)
木雕柱:木雕柱位於清水祖師供桌附近,僅有八根,精細雕工也呈現出另種木雕之美。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