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 李梅樹

首頁 關於李畫伯 作品線上觀 清水祖師廟 相關聯報導
依年代分類 依出處分類 依作者分類
五年五千億方案忽略本土藝術家
地方藝文工作者期待整合出三鶯文化園區
凌美雪|自由時報/藝術文化∣2003年12月13日
  「古根漢VS.李梅樹」這乍看不合邏輯的對比,昨天卻成為公聽會主要議題,在立法院掀起「如何保存本土藝術文化?」的論戰!與會立委一方面憂心本土前輩藝術家的文化遺產未被妥善保存與發揚,另一方面也意外挑起各界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文化政策的不滿。

  爭議多時的台中古根漢美術館興建案,獲得行政院支持列入五年五千億的建設方案,引起辛苦經營本土文化藝術保存工作人士的不平之鳴。在立委尤清的號召下,昨天由立委王淑慧、藍美津及蔡同榮共同召開一場公聽會,包括李梅樹紀念館李景光、李景文兄弟、國立台北大學副校長司仲敖、台藝大傳藝所長王慶台、交大建築學院院長劉育東、楊三郎美術館代表胡復金,以及蘇振明、許坤成、李親賢、曾郁雯等多位學者及評論家,都到場發表對本藝術發展的建言。

  與會者在古根漢蓋或不蓋一事普遍有共識,認為既然擋不住,至少可以期待台灣人將可因此看到古根漢帶進來真正的前衛藝術。不過,看著一個新博物館高達六十億的硬體建設,這麼容易取得政府協助,仍難免讓苦心支持本土藝術的工作者感到不是滋味。以李梅樹紀念館為例,李梅樹的兒子李景光及李景文兄弟,為了堅持在父親的故鄉蓋紀念館,多年來奔走籌錢,勉強維持紀念館的運作而由於經費匱乏,幾百幅李梅樹的原作,就擠身在紀念館內一處小小的倉庫,更別說專業的典藏空間與修復工作。

  昨天的公聽會上,李家兄弟與國立台北大學有共識,希望能成立台北大學李梅樹紀念館,交大劉育東表示可以提供相關經驗,但指出核心問題仍是「錢從哪裡來?辦法需要更明確」,蘇振明則進一步指出,不以美術見長的交大能在這幾年搶先做藝術,除了有理想、有想法還有方法,所以他們做得好。至於李梅樹紀念館的未來,他認為國立台北大學可以被期待,最好以後三峽及鶯歌還可以被整合成三鶯文化園區。

  不過,留法多年的許坤成教授則以更為宏觀的角度指出,思考李梅樹紀念館不應單就一位前輩藝術家思考,而應整體關照所有前輩藝術家的遺作,最好政府能設立一個專業的美術館,至少購藏每個前輩畫家的作品各二、三十張,總共就有五、六百張,不僅可以有系統地整理台灣美術史,而且展品都是豐富而具代表性的。

  提出李梅樹紀念館,牽動的不過是冰山一角!審視已過世的一、二十位本土畫家,身後畫作還不知將如何安身立命,同屬執政黨的藍美津忍不住跳出來指責陳郁秀,「文建會做了很多硬體建設,卻沒有好好做軟體規畫,為什麼公帑是用來符合地方首長的要求,到最後蓋一堆空館餵蚊子?」藍美津說:「應思考文化傳承的重要性!」許坤成也說了重話指出,陳郁秀的父親也是老畫家反而是不好的,因為她接管文建會以後,只忙著為自己的爸爸剪綵,就以為照顧到前輩畫家,當然有時並不是陳郁秀自己的意思,但是,「陳郁秀被牽著鼻子走!」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