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 李梅樹

首頁 關於李畫伯 作品線上觀 清水祖師廟 相關聯報導
依年代分類 依出處分類 依作者分類
專訪文建會吳副主委
用創意 充實地方文化館內涵
屈文峰|民眾日報/專題報導|2003年4月19日
  行建院文建會自推動「地方文化館」政策以來,頗受藝文界人士肯定與歡迎,此項政策不但有助於營運艱難的地方文化事業紓困,更使得具本土代表性的地方文化產業能有更多向下紮根的機會,而台灣的文化資產也因此可以得到較為妥善的維護與保存。

  針對地方文化館的政策推動,文建會規劃進行為期六年的分年審查補助計劃,這個計劃引起了許多民間藝文團體的興趣,紛紛提出申請。對此,文建會副主委吳密察指出,對於地方文化館的核定,文建會並沒有基本的原則,主要還是希望各個地方文化館能夠提出具創意性的展出內容,而它的內容也必須包含了文化館展演的運作模式,當然,文建會並不希望各個文化館都拘泥於一種固定的型態,這個型態應該是開放而有創意的。

***文化館補助是競爭型經費 必須有創意 能永續經營***

  吳副主委不諱言表示,地方文化館政策才推動不久,所面對的最大困難就在於民間團體對於政府政策原意的不太了解,都把補助款當成以往的地方建設經費,是通通有獎的,但事實並不是那麼回事,這是「競爭型經費」,必須經過專家評比,並審查通過後才能獲得補助,而且這六年的補助,並非你今年申請到了,明年、後年都會給你,還是要一直比下去。

  審查的原則有四:一、不蓋新的硬體,而是就舊有的館舍進行整建改裝,達到閒置空間再利用的目的;二、應該具有永續經營的能力,不能一開始辦得熱熱鬧鬧,但是過了兩三個禮拜就辦不下去了;三、是否能夠整合地方人力、物力等必要的資源;四、計劃內容應該具有創意。

  文建會希望,各地的地方文化館能夠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否則全省各地都有廟宇、都有農具,則全省每一鄉鎮都可以辦一個地方文館,每一個文化館都是大同小異,就失去了這個政策的計劃原意。

  吳密察舉例,有某個村子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居民,都是從事鞋子製造的行業,就可以規劃成立一個鞋子文化館,或者例如彰化社頭是台灣專業生產玻璃絲襪的重鎮,當地就可以規劃成立一個絲襪文化館,這就是申請的地方社團或文史工作者所必須挖空心思,務期使其展演的內容與經營型態具備地方獨有的特色。

***地方文化活動開始熱絡 補助款分毫都在刀口上***

  的確,政府有心大力輔導地方文化產業,著實讓藝文團體都感到很高興,因為以往地方上的文史調查資料都沒有地方可供展示,如今能夠獲得政府補助的奧援,無異為以往閉塞的地方文化開啟了一扇窗戶,經由展覽,可以帶動當地人發現、解讀與詮釋,並進而關心地方,銜接起地方文史的臍帶。

  經常前往各地與文史團體溝通的吳副主委不諱言指出,一般民間的反映都是非常正面的,但他們同時也發現自己的壓力變得很大,以往地方的文史工作者,在比較有錢的時候就可以多做,沒錢的時候就可以少做,有時間的時候就做一些,沒有時間的時候就擱置了下來,完全是地方仕紳的名仕作法,但是有了文化館之,就必須每天做,長期去做,而不能「三天晒網,一天捕魚」,也因為有了補助款的壓力,無形中也使得全省各地地方文化的活動與運作開始熱絡了起來。

  而為了有效輔導及督導各地文化館預算的運用,文建會本身成立了一個專案輔導中心,在中心之下分為南、北兩區的兩個輔導團,此外在各縣市政府也成立所謂的整合小組,以三層管控的方式作複式運作,一方面希望能將地方文化館的政策目標傳達得很清楚,另一方面則希望能了解各地文化館的問題癥結,而據以協助業者,務實的解決業者的困難。

  他舉例說明,例如位於北縣三峽的李梅樹紀念館是十年前建造完成的老館舍,其設施在當年是符合消防法規的,但是近年來由於政府開始重視公共安全的問題,其牆面材質已不符合現有的消防規定,因此文建會就通過預算去補助該館改建牆面。

  吳密察強調,文建會的補助都是花在刀口上的。

***能否有效整合地方資源 是文化館永續經營的重要指標***

  「地方文化館能不能成功,最重要是要看它能不能有效整合地方人力、物力等資源。」吳密察說明,由於經營地方文化館,並不像以往政府主辦的展覽館,除了硬體之外,還有人事費、經常維護費等都是由公部門編列預算負擔,而現在由民間來主辦文化館,如何能夠找到那麼多的義工來做,以撙節龐大的人事開銷,就是地方文化館的一個高難度的挑戰,否則來申請的時候,它的展演內容看似很熱鬧,但是就是會發生一些狀況,而做不下去。

  此外,地方文化館也可以想辦法結合地方的公益團體,例如獅子會、扶輪社等,以往這些團體習慣在公園等公共場所設置紀念碑或路標,這些裝置品並不一定很美觀,而且可能還花費不少的費用。吳密察舉例說,例如一件獅子會的碑石可能花費八十萬元,但如果以這些錢來聘請文化館的管理人員,每個月花三萬元,就可以運用兩年之久。

***尋求學校師資的合作 同時落實地方鄉土教育***

  吳副主委同時指出,目前國內中小學校都強調「鄉土教育」,而地方文化館本身就可以在其中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地方文化館本身所展演的就是當地的文化特色,也就是鄉土教育的基本內容,例如地方上所曾出現的偉大人物或重要的產業。

  因此,地方文化館也可以設法與地方上的中小學或大學合作,尋求學校老師的資源,一方面地方文化館因學校老師的參與,可以有效撙節人事的開銷,另一方面,學校老師可以將相關地方文化館的資枓帶回到學校,無形之中,也強化了校內的鄉土教育。

  此外,文建會的輔導團也會視各地文化館的不同營運狀況,給予適當的建議,例如建議與輔導地方文化館開發該館特有的紀念品或文化商品,以增加館內的營收,將地方文化適度的商品化,這符合了文建會九十五年所宣示「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的既定政策。

  事實上,地方文化館屬於六年期的滾動型預算,雖然在前三年僅有三億五千萬元,但是整體預算規模則是預定為三十億元,上述預算將視政府的財政狀況及預算執行情形,逐年加以檢討編列,而這六年期限過了之後,政府將不會繼續編列相關的預算。因此,吳密察強調,業者不可心存倚賴政府的心態,一切都要看自己是不是具備永續經營的能力。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