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少畫家的後代來說,先人留下畫作越多,負擔越大。尤其成全民文化遺產的珍貴畫作,需要龐大經費維護,但卻不能隨隨便便變賣求現,讓坐擁李梅樹數億元畫作的李家兄弟,為了「賣畫修畫」而頭痛不已。
許多台灣早期的前輩畫家,畫作在藝品市場上均有數百萬元固定行情,存放畫作的倉庫儼然就像是放滿鈔票的金庫。但由於保存畫作並不等同於保管現金,不少前輩畫家後代談到這些文化資產何去何從,只能大嘆時下文化政策對他們毫無助益。
以留給後代大批畫作的李梅樹為例,李家兄弟為保存父親留下的數百件畫作,特別規劃成立李梅樹紀念館,卻因不願隨意賣畫爭取更多經費,導致紀念館應有的恆溫恆濕設備仍付之闕如,該館雖早成三峽地區重要的文化資產,但卻得不到政府應有的關愛。
除了李梅樹後代外,其他前輩畫家後代也都面臨到相同的問題,他們的一致願望都是,希望政府能夠撥館設立公立紀念館,或是在現有博物館設立專區,典藏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
李梅樹的三公子李景文坦言,政府如能在三峽台北大學設立李梅樹美術館,並成立基金會專門典藏這些珍貴畫作,李家也絕對願意配合捐出畫作,並全力參與館務運作,讓李梅樹繼續陪著三峽成長。
只不過,民間願意慨然捐出所有的文物,但政府卻遲遲不願表態,在「郎有情、妹無意」下,徒然讓這些珍貴畫作,繼續遭到歲月的無情摧殘。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