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 李梅樹

首頁 關於李畫伯 作品線上觀 清水祖師廟 相關聯報導
依年代分類 依出處分類 依作者分類
三峽祖師爺廟 未來堪憂
李梅樹用他生命最後的三十六年所設計出的祖師爺廟,如今已過了五十六個年頭,卻仍未完成。
近年來,祖師爺廟中石柱雕飾,開始交由中國包工引進粗糙成品,
不但與祖師爺廟原本的建材與雕飾格格不入,雕工更是相差甚遠。
陳乃菁|新台灣周刊/文化視窗∣2003年2月13日(第360期)
  春節期間,香火鼎盛的三峽祖師爺廟熱鬧非凡,到處掛滿了祈福燈籠,而要進入廟內,得要穿過長福橋上層層人牆與兩排擁擠的攤販,一小步一小步緩緩前進,而祖師爺廟的面目也被各式艷紅色的慶典裝飾和數以千計的五百萬遮洋傘,給切割遮擋得支離破碎。

  每年農曆正月初六,是祖師爺的誕辰,三峽祖師爺廟總會舉辦盛大的慶祝大會,今年的農曆正月初六,正好是李梅樹逝世滿二十週年的紀念日,祖師爺的生日與李梅樹的忌日為同一天,兩者之間就像是有分割不開的緣分般。

  然而,望著李梅樹投入畢生心血,卻未竟完成的祖師爺廟,這樣的巧合卻讓李梅樹的後代更加唏噓不已,「我父親到去逝前一刻都還擔心,祖師爺廟沒有蓋完,要怎麼辦?」李梅樹的二兒子李景光說。

◆三次重建 祖師爺廟改頭換面

  一七六九年,從福建安溪進入台灣三峽定居的三峽人,選擇了三峽溪的西岸興建祖師爺廟,將之命名為長福巖,供奉起從福建帶來的清水祖師。自此,祖師爺對三峽人來說,已不僅是個傳說中的「抗元名將」陳昭應,而逐漸隨著三峽人一塊落地生根,轉換成在地的精神象徵。

  三峽祖師爺廟一共經歷了三次重建,第一次是因為一場發生在台灣北部的大地震,損毀了部分的建築,第二次是在台灣被割讓之初,三峽人曾以祖師爺廟為據點,重重打擊進佔三峽的日軍,相傳後日軍為了報復,在一八九五年將祖師爺廟燒毀,於是地方人士又在一八九九年籌畫重建。

  然而兩次的重建仍抵不過歲月摧殘的力量,祖師爺廟沒多久又殘破不堪。直到二次大戰時期,許多年輕力壯的三峽青年被日軍徵調至南洋等地參與戰爭,戰後所有的三峽子弟全都幸運的平安歸來,於是當地人視為是祖師爺冥冥之中有所保佑,便興起一股重建祖師爺廟的強大意願。

  第三次的重建在一九四七年動工,主持重建工作的是有深厚藝術根基的李梅樹,從此為三峽祖師爺廟開啟了嶄新的命運,讓一座合院式的破舊廟宇,化為東方具有代表性的藝術殿堂。李梅樹用他生命最後的三十六年所設計出的祖師爺廟,如今已過了五十六個年頭,卻仍未完成。

◆一刀一鑿 李梅樹打造新殿堂

  「在重建的過程中,各種光怪陸離的事不斷發生,有人說他被祖師爺託夢,祖師爺已經說了要怎樣蓋廟才行,還有人又起乩,說廟一定要這樣蓋才好,怎樣蓋風水才會靈......,可是不管地方上怎麼說,別人怎麼罵,我父親一概拒絕,就是要堅持他的做法。」李梅樹的二兒子李景光說,李梅樹打從一開始,就想要將祖師爺廟建築成一座能夠融合廟宇藝術、歷史與文化的殿堂,因此不管別人是挾著什麼樣的名義,也不管要花多少金錢和時間,李梅樹仍然帶領著無數匠師,將舊廟全數拆除,然後一刀一鑿地打造新的三峽祖師爺廟。

  李景光說,對於自己要求甚高的李梅樹,對別人的要求自然不在話下,而從三峽祖師爺廟的重建過程中,就可見李梅樹對藝術創作一絲不茍的態度。祖師爺廟石上雕刻的花鳥畫以及柱上的對聯,大多出自包括林玉山、陳進、于右任、閻錫山等名家作品,而李梅樹在為廟宇繪畫創作時,同樣一幅畫經常得畫上十幾張,直到滿意完美為止,而且他甚至會嚴格要求當時極負盛名的藝術家,必須交出最好的作品才行。

  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祖師爺廟門前右邊的石雕雄獅,可是李梅樹親手雕刻的,原因是李梅樹不滿意原來石雕師傅的作品,當場便刻起另一座石獅,讓老師傅心服口服。

  祖師爺廟目前已豎立有一百一十八根龍柱,多數透刻度達三四層,精深艱鉅,特別是中殿正面三對,可說是全廟中最精華的作品,其中「百鳥朝梅」一柱,刻有五、六十隻台灣本土鳥和二十多隻的外國鳥,曾有一位中研院動物研究所教授看到時,驚呼自己就可辨認出其中五十多隻鳥的特徵和名稱,可見雕刻時之用心。

  當時光是祖師爺廟裡的一根精雕石龍柱,就得花上一千多個工作天才能完成,就可想像當時祖師爺廟重建時所必須耗費龐大心血。祖師爺廟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因藝術創作而蘊含著深層的意義和精神,若真要細細品味,恐怕得花上好幾天的時間。

◆計劃深遠 不是神像高級旅館

  也因為如此的要求與堅持,李梅樹才會來不及在自己的生命期限,完成三峽祖師爺廟的重建工作,如今不僅中殿還留有許多空白的牆面,等待被刻畫上適合的畫作或歷史故事,被設計為五門三殿式的祖師爺廟的後殿,也都還因土地問題未能建築。

  「然而到父親臨死前,都還有人在罵他,為什麼要花那麼多時間去建廟,是不是因為怕死,怕廟蓋好了,自己的生命就會結束。直到現在,又有人還會說,為什麼李梅樹這麼不負責任,廟沒蓋好就走了......。」面對未完成的祖師爺廟,李梅樹的子女不勝唏噓,「三峽祖師爺廟,並不是李梅樹的,而是三峽人的,甚至是台灣人的文化資產啊。」

  李梅樹構想中的祖師爺廟後殿,並非像一般台灣廟宇,只是用來放進更多的神佛座像,用來充當神像的「高級旅館」,他留下後殿的空間,是想讓它成為一處能細心容納三峽歷史文化的「博物館」;當李梅樹拆掉舊的祖師爺廟後,他並沒有將舊廟的建材變賣或丟棄,而是完整地留了下來,就是想等後殿完成後,將舊廟的文物收納在裡面,並放進三峽的文史資料等等。「然而多數人並不會懂得這樣的想法。」李景光感嘆。

◆匠工流失 庸俗手藝後來居上

  一九九六年,祖師爺廟的雕刻師傅遭到精打細算的廟方全數資遣,許多台灣傳統石刻木雕藝術技能的傳承也就此中斷,失業的師傅幾乎能轉業的就轉業。在完成的祖師爺廟裡,處處可見李松林、林松、黃龜理等國寶級名手的作品,也培養傳承出不少高手,而曾幾何時,過去能夠運用雙手隨心所欲地將大石巨木加以鏤空浮雕的老師傅,如今可能只能是個大樓的管理員,而現今祖師爺廟內那些精細繁複的各式作品,怕往後也沒有其他人有那個能力繼續雕刻。如此祖師爺廟未建的後殿,完成之日更是遙遙無期,但這仍不是令人最擔憂的。

  近年來,祖師爺廟中石柱雕飾,也開始交由中國包工引進粗糙成品,不但與祖師爺廟原本的建材與雕飾格格不入,雕工更是相差甚遠,上面雕飾出的花朵飛禽不但缺乏意含也缺少生氣,來自中國的快速成品與台灣祖師爺廟內的藝術結晶一經比較,顯得庸俗不堪。雖然目前在多方爭議下,原本還要在廟殿內設置一大圈圍欄的廟方已暫停計劃,但混入中國粗糙商品的三峽祖師爺廟,其光芒已遭遮掩。

  李梅樹心目中所看見的藝術殿堂,他為祖師爺廟所打算的遠見,顯然還是無法為後來的主事者所理解。

  「也許是我們缺乏美術教育的關係吧。即使有人能在台灣打造出這樣的文化結晶,但如果國民缺乏鑑賞能力或是對文化的重視,我們珍貴的文化資產也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被流失掉。」指著一根龍柱上的缺損,李景光說那是兩個遊客間的遊戲所造成,只因為打賭廟宇是不是真的是由觀音山的石頭雕造而成,好奇的遊客就用手敲打試驗,擊碎了美麗細緻的石雕,也擊碎了李梅樹等人以生命所雕鑄出的希望......。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