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命灶君
God of the Kitchen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司命灶君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
送灶,是過年行事的開始。祀灶的習俗起源甚早,是古代「五祀」之一。
民間傳說在這一天,每戶人家的灶神都帶領著地上的眾神昇天述職,將人間一年來的善惡功過,向玉皇大帝稟告。玉皇大帝就根據諸神的報告,再定出明年每戶人家的吉凶福禍。
傳說,這位司命灶君是玉皇大帝駕前東廚司令,由玉皇大帝派至人間,負責監督並記錄所轄百姓一切的善言惡行。因此任何一家在祂面前敲鍋丟蓋、打雞罵狗、說東家長、話西家短,灶王爺都會記下一筆帳,到臘月昇天再奏明玉皇大帝,所以送灶王爺這天往往是非常隆重的。
這天早晨,每戶人家都要在灶王爺前供拜牲醴,焚燒甲馬,還有金燭、爆竹等,此外,一定要準備「糖瓜」、「麥芽糖」、「甜湯圓」等,祭拜之後,並將這些甜點抹在灶君的嘴角,意使口角生甜,希望祂「好話傳上天,壞話丟一邊」,求取吉利。
台灣地區主祀灶君爺的灶君堂,新竹縣的五指山,是唯一祭拜灶神的廟宇。每年農曆八月初三灶君生,善男信女絡繹不絕,祭祀盛況可以長達十天。
台灣有句俗話說,「送神早,接神遲」,意思是十二月二十四日一大早就把神送上天,正月初四接神時刻則多半在下午。
新竹縣五指山灶神廟:北埔鄉外坪村8鄰11號
門神
God of the Door
正月初一:門神
中國傳統民間所奉祀的神明固然很多,但比較通俗且為人所熟知的,要算是「門神」了。
根據〈荊楚歲時記〉所載:「正月初一,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謂之「門神」。於是門神的奉祀,世代相傳,以迄至今。
在古老風俗中,門神可能是最久遠的。古書中已有「夏后祀戶,殷人祀門」的傳說,祇是到了周末,才正式有了專門為人護衛門戶的神明。
最早的門神是神荼、鬱壘。傳說他們是兄弟,居東海度朔山下,專門管理百鬼,對害人的鬼用繩索綁縛餵虎,以免為禍人間。民間相襲,便在歲末年首貼其畫像,用來避邪除祟,以保平安。
一般世俗的門神能驅鬼避邪,保佑家宅,迎喜接福,故百姓每年歲末都會祭祀一番,以酬謝其功勞。這說明國人祈求平安的心理,每到過年前,家家戶戶都會換新門神畫像,視它為門戶的保護神,也冀望能夠獲得精神上的安全感。
門神至今已成為具有驅邪魔、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多功能的保護神,是民間諸神中很受歡迎的俗神之一,至今興盛不衰。
彌勒佛
Happy Buddha
正月初一:彌勒佛
許多大佛寺,山門後就有宏偉的天王殿,這裡有一副膾炙人口的楹聯,聞名遐邇: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的人。
平淡而見奇趣,淺近而具哲理,楹聯表達的人生態度,實有超凡入聖意味。神龕內的這袒胸露腹、笑口常開的佛像,就是人們十分熟悉的彌勒佛。
彌勒佛,又稱歡喜佛,俗稱布袋和尚。傳說,彌勒出生於印度的一個婆羅門家庭,後來出家拜佛為師。佛教傳說,釋迦牟尼涅盤後,繼承釋迦牟尼的未來佛就是彌勒佛。彌勒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親切、慈愛的。祂是位個子很矮,身體肥胖,一身是肉,滿臉笑容的佛。
現在,我國寺廟供奉的大肚彌勒,並非是佛教三世佛中的未來佛—彌勒佛,而是實實在在的中國人,祂就是布袋和尚—契此。
五代吳越時浙江奉化出了個怪和尚,法號契此,他身矮體胖,肚子奇大,言行怪誕,常背著一口大布袋,四處化緣,人稱布袋和尚。祂能預報天氣,為人說禍福,相當靈驗,因而名噪一時。
契此臨死時口念「彌勒真彌勒,千百億化身,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信徒們遂以他是「彌勒」的化身。祂的誕辰是正月初一。台南的開元禪寺奉祀有大肚彌勒佛,現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台南開元禪寺:台南市北園街89號
福德正神
God of the Land
除夕:福德正神
浮生若夢,轉眼又是「爆竹聲中一歲除」。「除夕」,也稱過年,就是「舊歲到此夕除,明晨換新歲」的意思。除夕下午,首先要準備牲醴、祭拜神明和祖先,稱為「辭歲」。
福德正神,或稱土地公,又稱土正、灶神、土伯、后土、社官等,因土地公是管理土地的神明,民間以其祈福報功,造福鄉里,德澤萬民,所以尊稱為「福德正神」,每逢過年過節都會祭拜土地公。
中國自古代起就已經祭地神,人們認為土地承載萬物,生長五穀,有了五穀才能養活人類。在原始崇拜產生之前,先民對土地產生深厚的崇拜意識,對土地漸漸發生感謝之意,從來便把土地視為神明。尤其我國以農立國,一般百姓如何重視土地神,由此可猜想而知。
土地神的來源,實際上是綜合了古代君主所祭「天、地、社、稷」的地祇和社、稷之神。本來天地之神,民間是不得祭祀的,後來土地公由「自然神」進化為「人格神」,民間才為祂塑像崇拜。
土地公掌管一村一里,是個小神,百姓對祂的祈望也不多,比方說希望祂坐鎮街頭巷尾,或田頭田尾,求興利發財而已;但也不能看輕祂,俗語說,「得罪土地公,飼無雞」,就是這個意思。
府城總爺街是目前台灣祭拜土地公歷史最悠久的廟宇,本於康熙年間由總爺街軍民將簡易茅屋改建為廟宇,命名為總爺街福德祠。台灣光復後,再由曾賜老道長重修廟頂,廟貌煥然一新。
府城總爺街:台南市忠義路3段41號
城隍爺
God of the Hades
正月初一:城隍爺
每當農曆除夕子時(深夜十二點鐘一過),春節就來了。
春節,是農曆的一歲之首,俗稱「大年」。大年初一這天的習俗,因時因地而大同小異。年初一的行事中,最重要的是祀神拜祖。吃完早飯後,全家一起向祖先禮拜,然後就要行香各寺廟。
祭祀的神明,各地不盡相同,城市人拜城隍爺,閩南地區拜媽祖,客家鄉村拜義民爺或三山國王。
城隍爺,是官民共祀的神,更是城市的守護神,祂有如一個地方的行政司法官,掌管陰陽兩界的人和鬼魂,監督其善惡正邪,執行賞善罰惡,民間敬為職司福禍的公正之神。
古人造城為了保護城裡居民的安全,於是城和隍被人神化為城市的守護神。而城隍爺是翦除
元凶,護國安邦的神明,其職司為管轄境內的護土神,彰善懲惡,因此深為民間畏敬,信徒相當多。
城隍廟大都氣氛陰森,布置就像古代衙門的審案公堂,所以廟裡最為肅穆莊嚴,排場盛大,那種可怖的情景,對除惡安民有莫大的警惕作用。
台灣各地有許多城隍廟,新竹的城隍廟規模最大,香火極盛,凡是到新竹,沒到過城隍廟的,皆不能算是到過新竹。台北市的霞海城隍,祭典盛況聞名全台。台南的城隍廟則歷史最悠久。
新竹城隍廟:新竹市北區中山里中山路75號
台北霞海城隍廟:台北市迪化街一段61號
台南城隍廟:台南市青年路133號
義民廟
Yimin Temple
正月初一:義民爺
枋寮義民廟是台灣北部客家地區信徒最多的廟宇,每年農曆七月二十日「義民節」,由桃、竹、苗三縣的客家村落輪流祭祀,數萬名信徒及觀光客前往膜拜。義民爺更是客家地區新春行香的對象。
義民爺是為保家愛鄉,死於戰亂的忠勇之士,民間不忍見其屍首曝露荒野,乃集中一處埋葬,且建廟祭拜,供百姓瞻仰,緬懷義民廟的忠肝義膽。
台灣各地祭祀的義民爺,多半是明末至日治時代,因保國衛鄉而犧牲生命的忠義之士。例如:開墾台灣的先民,反清復明的忠勇義士,平定朱一貴、林爽文、吳福生等匪盜而喪命的烈士,對抗日本統治的愛國志士等。
回溯新埔褒忠義民廟的歷史,有一段客家人士保國衛鄉的感人事蹟。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大規模起事,全台響應,勢如破竹,聲勢浩大,趁機攻克竹塹。這時,新埔地方的廣東移民一千三百多人,由陳紫雲指揮,凜於正義,首舉義旗,組織義民軍,協助清廷剿亂,惡戰數十回,終於獲勝,但義民約有二百餘名戰死。
地方人士均感義民忠烈可風,乃出面收集忠烈殘骸,建塚埋葬,又在塚前建立廟宇,稱為「義民爺」。
每年中元義民節都舉辦盛大祭典,除了神豬競重,牛角比長外,還有循古禮的祭拜,是客家地區最盛大的活動。
枋寮義民廟:新竹縣新埔鎮下寮里43號
財神
God of Fortune
正月初五:財神
正月初五叫做「隔開」,意思是說,春節的節目,大都到了初四就算告一段落,初五商家開市大吉,日常作息恢復正常。
俗稱初五這天是財神生日,各店開市,都備牲醴、點蠟燭、燒金紙、放鞭炮,以迎接財神,叫做「祭財神」。
追求財富是人類共同的願望,在台灣的多神社會中,自然產生「財富之神」。財神原為物神,但由於祂賜人財帛,給人美好的生活,所以成為願望之神,也是民間最受歡迎的神明。
常見的財神有文、武之分。增福財神是文財神,又稱「財帛星君」,是位很有福相的大官人,頭戴宰相帽,身上紅袍玉帶,手持「天官賜福」的詔書。相傳他是商朝宰相比干,生前是位理財專家,家財萬貫,死後幻影入世,成為文財神。
武財神,相傳就是趙公明,俗稱玄壇元帥,又稱玄壇爺。祂的造型是黑臉、頭戴倒纓盔、虯鬚、身穿黑油甲、手上執著鋼鞭,騎著黑色大猛虎。因為他長於蓄財,積成巨富,故為財神。民間又以祂和招財、進寶、納珍、利市合稱為「五路財神」或「五福神」。
台灣很少獨立的財神廟,但卻普遍配祀財神。傳說中的財神,除了文、武財神以外,還有關聖帝君和福德正神。
祭拜財神宜用「發財金」,也可迎回「金元寶」,以便招財進寶。
清水祖師
The Chinese deity Chingshui
正月初六:清水祖師
清水祖師又稱蓬萊祖師、清水真人、顯應祖師,民間多尊為「烏面祖師」、「祖師公」,也有名之為「落鼻祖師」,祂不但是地方的神祇,也是佛教的神靈之一。
農曆正月初六,是清水祖師的誕辰,祂原為佛教的和尚,死後成了泉州安溪地方的守護神。大陸移民來到台灣,把故鄉所崇拜的神明也帶來,成為泉州安溪移民們的精神支柱。
清水祖師是福建永春人,俗姓陳,名應,生於宋仁宗二十二年,卒於建中靖國元年,享年六十五歲。
祖師從小就出家修行,首先在大雲院出定,稍長時,獨自在高泰山結庵修行。後來就教於明松禪師,經三年而悟道,勤儉克己,鋪橋築路,施醫濟藥。
宋神宗時,安溪一帶大旱,清水祖師為百姓禱告祈雨,果然甘霖普降,地方人士醵金整地築室,名為清水岩,留他在那修行。 因此泉州一帶的人,都十分崇敬他,凡遇有災難時,便去求他消災解厄。在他死後,鄉民就建寺,為他刻像奉祀。
至於被稱為「落鼻祖師」也有一段傳說,亦饒富趣味。相傳每逢天災地變,祖師神像的鼻子就會自行掉落,以示警戒,提醒民眾防備。
三峽祖師廟建於清乾隆34年(1769年),歷經三度重建,重建工程由藝術家李梅樹親主其事,從廟頂到柱子都極盡精雕細琢,中外聞名,被譽為「東方藝術的殿堂」。每年祖師誕辰都殺神豬祭拜,盛況熱烈,香火鼎盛。
清水祖師廟:三峽鎮秀川里13鄰長福街1號
玉皇大帝
Jade Emperor
正月初九:玉皇大帝
昔時君主時代,祭祀天地社稷,本是帝王的特權。祭天有個專名,叫做「郊」,至今北平仍留有天壇的遺蹟。台灣地區有三十多座天公廟,其中以大里天公廟最為華麗壯觀,並供奉玉皇「金身」,信徒眾多。
新年民歌中,都有「初九天公主」這一俗話,說天公於正月初九誕生。各地道教廟宇或家庭都有「天公爐」,以便虔誠的信徒從早晚以至朔望,或除夕清晨都要上香膜拜。
天公據說就是上帝,也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稱為「元始天尊」,為眾神最高統領。宇宙中一切的神明,都是在五帝的統轄下,沒有天地以前,就先有玉帝,天地萬物由祂而創造。
在世俗的心目中,玉皇大帝是中國最大的神明,是眾神之王。這位玉帝管轄一切天神、地祇和人鬼。祂住在天上宮闕,宮殿是金碧輝煌的,祂本身永住天庭,但委派諸神到世間來觀察人間的善惡,因此,祂可以說是統一神,神格至尊,一般人信奉祂為至高無上的神。
古人認為「天」是萬物的主宰,也是萬物生長化育的本源,所以不可不敬天畏命,順天行道。為此便把「天」具體神化,稱之為「玉皇大帝」。
天公的祭典,信徒必須齋戒沐浴,搭起祭壇,準備五果、六齋、並麵線塔、清香、紅龜等,燒香行三跪九叩禮拜,然後燒天公金。
大里天公廟:宜蘭縣頭城鎮濱海路7段33號
天官大帝
Emperor of Heaven
正月十五日:天官大帝
農曆正月十五日,正是所謂的「元宵節」,也稱「上元節」、「燈節」,俗稱「小過年」,也是天官大帝的誕辰日。
相傳,天官大帝是俗稱「三界公」——三官大帝中之一。三官大帝就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赤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的合稱。簡單地說就是天官、地官、水官三神的總稱。
上元,就是農曆正月十五日,俗稱元宵。此外,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三者合起來稱為「三元」。道教以上元為天官大帝,中元為地官大帝,下元為水官大帝誕辰。而道教指的三官大帝,就是由堯、舜及禹而來的。
三官大帝執掌人間禍福,誰想獲得功名富貴就要求天官賜福;誰想豁免所犯之罪,就要拜地官赦免;誰有難想消災,就要祈求水官給予解救,因此三官大帝普遍得到民眾的信仰和崇拜。
其中天官被人們視為福神,尤為人民喜愛。祂的形象是身穿大紅官袍、腰紮玉帶、手持賜福天書,一派喜氣歡慶模樣。民眾的「福」與「財」往往相連,因此又把祂當「財神」崇拜。
每年元宵節,信徒都要備牲醴、酒菜、水果等前往廟宇祭拜三官大帝,以祈求賜福。
祭拜地點:自宅神龕或門口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