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 李梅樹

首頁 關於李畫伯 作品線上觀 清水祖師廟 相關聯報導
依年代分類 依出處分類 依作者分類
畫家遺作何處去?
成立私人美術館路艱辛
康俐雯|自由時報/藝術特區∣2002年4月29日
  劉其偉走了、陳庭詩走了,窮極一生只為藝術、為創作而存在的藝術家,身後事「不簡單」!遺留人間的作品最終歸向,其實才是個超級大難題,成立基金會、私人美術館?或捐公家美術館典藏?何者為優?李梅樹紀念館、朱銘美術館、楊英風美術館等私人美術館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經費、傳承與專業管理、典藏修復都是問題,真是永續經營路迢迢!為了生存有的轉向複合式經營、有的貸款清苦賣力撐著,但不能乾巴望等著政府補助是共同經驗談。

  也是畫家陳慧坤女兒的文建會主委陳郁秀,於公於私她真心的說:「有機會就交由公立或國家美術館吧!不但可以永永遠遠看得到,典藏、保存、研究與推廣也能專業處理。」一九九○年成立至今的三峽李梅樹紀念館是台灣頗具代表性的私人美術館,館長李景光表示,一路走來「空間」、「經費」與「傳承」是李梅樹紀念館遇到的關關難題,目前的館址是貸款買來的房子,光是花在硬體設施就砸了六千萬,但因為李梅樹生前就很少賣畫、很少展覽,想要自己的作品好好留在身邊,因此儘管再困難,他們三兄弟五姊妹都希望夠永續經營李梅樹紀念館。

  現在已成立的李梅樹文教基金會資本額兩百萬元,未來希望將李梅樹的畫作都交由基金會管理,成為其資產。此外,目前也在三峽民生街籌備李梅樹文物紀念館,以展覽家族收藏的骨董文物。

  李景光說,成立私人美術館必須把它當作一種運動,將其看做是台灣文化的重要事情,而非賺錢工具。只是經費之外,他更擔心的是「傳承」的問題,他這一代願意為紀念館奉獻,但下一代的意向卻是無法掌握與強求的,因此,李景光奉勸想要成立私人紀念館典藏作品的朋友真的要三思而後行,做了就勇往直前不後悔。

  「楊英風美術館」同樣也是遭遇經費與傳承的兩大難題,美術館在楊英風生前已經成立,以自家作為館址,一九九七年楊英風去世帶給美術館一大打擊,收入頓時減少,封館年餘後才又重新開放。為了繼續向前行,將展場重新規劃為複合式經營,有餐廳、紀念品販賣部,展場設在七樓,不過這只能帶來小部分金援,同樣也是苦撐的狀態。

  「朱銘美術館」則是積極出擊,看清政府資源有限,張開雙臂以活動與民間企業相結合,且清楚確立以推廣兒童美術教育為重點,建立特色,加上與民間博物館間相互策略聯盟,共享資源,希望能夠走出一條路。

  私人美術館走的辛苦,文建會主委陳郁秀看在眼裡,感同身受。但是,現實是殘酷的,博物館法遲遲未能通過,對藝術品的保存及典藏制度未能有明確法案依循,美術館管理事權統一的法案也仍在排隊,文建會現在的管轄範圍只有國立台灣美術館,加上補助私人美術館政府經費實在有限,以她也是畫家兒女的立場而言建議,有機會真的交給公立美術館管理才是長久之計。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