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 李梅樹

首頁 關於李畫伯 作品線上觀 清水祖師廟 相關聯報導
依年代分類 依出處分類 依作者分類
〈大師的故鄉〉
原鄉三峽 百年李梅樹
今年是已故本土畫家李梅樹的百年冥誕,除了各大博物館的主題特展,
追尋這位重量級藝術家的一生,必定要走訪一趟畫家的世居地,
三峽,濡染藝術家可佩的美術成就。
邱旭伶|自由時報/休閒旅遊∣2001年4月28日
  西元一九O二年出生的前輩畫家李梅樹,今年正是他的百年誕辰,出生地所在的台北縣政府、故宮博物館、國立臺北大學紛紛在五月陸續推出李梅樹作品展覽及研討會,這時候重返李梅樹長期居住的三峽地區,細看他將畢生所學的美學精華,發揮到三峽祖師廟的重修上,是探索李梅樹藝術成就與廟宇建築的重要景點。

  隨著安溪人分香來台的長福巖祖師爺,兩百多年來已經成為三峽人生活的一部份,而祖師廟自興建已來也經歷了三次的重修,從民國三十六年李梅樹接收祖師廟的第三次整修計劃後,李梅樹訂出一系列的整修計劃,試圖將祖師廟修建成一座融合中國歷史、文化和寺廟藝術的廟宇。

畢生心血 投注祖師廟

  李梅樹一生的創作無數,美術上的成就已無庸置疑,然而最特別的仍是他以藝術家的身分從政的歷程,以及西畫出身的身分主持祖師廟的重修。李梅樹的藝術家身份及美術專業教授之外,還曾先後出任三峽代理街長及首任鎮代會主席,三峽農會理事長並連任三屆台北縣議員,是台灣極少數涉足政治活動的畫家之一。

  從西元一九四七年開始主持祖師廟的第三次重建,李梅樹將一生當中所有的美學概念,具體與傳統的寺廟建築相結合,讓祖師廟因李梅樹的貢獻,而成為全台灣數一數二的廟宇建築,而李梅樹也因為修築祖師廟的藝術成果顯著,而與祖師廟永遠活在三峽人心目中。  檢閱李梅樹對於祖師廟的貢獻,就是傳承南方廟宇的格局之後,再將傳統廟宇的每一個細節發揮到極致,這對一個西畫出身的畫家而言可以說是一項匪夷所思的創舉,不過李梅樹的兒子李景文覺得,李梅樹是將長期以來對於祖師廟的感情,一一反映在每一個設計細節裡,才能如此巨細靡遺地強調每一個小角落的藝術感。

文人墨客 跨刀紛襄助

  自古廟宇即是文人墨客,寫詩題畫各展所長的重要場所,沿襲這樣的想法,李梅樹邀集當代的重要美術家,王逸雲、林玉山、郭雪湖、陳進、傅狷夫、歐豪年、蘇峰男、黃昌薈等人共襄盛舉,以線刻的表現方式在祖師廟入口處的石堵上,留下多幅的花鳥石雕作品,這樣的成果若非李梅樹藝術家個人的號召力,是難以達成的,此外,祖師廟裡的所有石雕,不論圓雕、浮雕、透雕都是經由李梅樹長時間的設計、之後,再交由石雕師傅去整修。

  龍柱為台灣廟宇普遍的建築裝飾形式,稍具規模的廟宇頂多具有兩至三對的龍柱,可是在李梅樹的設計裡,祖師廟應有一百五十六根龍柱,目前完成的只有一百一十八根,即使如此祖師廟的龍柱數目仍讓其他廟宇望塵莫及。走進祖師廟千萬不可錯過的就是正殿的三對龍柱,其中最中央的一對是「雙龍鋒劍金光聚仙陣」,外面是一對「雙龍朝三十六關將十八騎」,這幾對龍柱的透刻功夫高達三、四層,裡面還有八角柱心,雙龍抱柱、龍口含珠,連龍鬚、龍麟都歷歷可見,平均每一根龍柱都需要雕刻師傅一千多個工作天方可完成。

銅雕藝術 引進廟宇裝飾

  在台灣的廟宇建築裡,李梅樹還率先將銅雕藝術引進廟宇裝飾中,包括廟門、銅像和部份壁面的設計,都是李梅樹帶著藝專學生逐步製作完成的。李梅樹之所以設計出銅鑄浮雕壁畫,主要是基於壁畫易為香火熏黑,於是打破傳統法,引用銅鑄材質將精忠報國、臥薪嘗膽、田單復國等歷史教材,一一刻畫在祖師廟內成為一大特色。再者李梅樹也大膽以雕刻替代傳統的廟宇彩繪,讓祖師廟的雕刻呈現出整體的精緻美感,無怪乎日本雜誌經常將祖師廟比喻為台灣的「東照宮」(東照宮係指日本德川家康的紀念廟)。


〈大師腳蹤〉之一
紀念文物館 典藏骨董文物

  三峽祖師廟附近,由李梅樹的長子李景暘和李景文,分別成立的李梅樹紀念館以及李梅樹紀念文物館,已成為全面了解李梅樹藝術生涯不可不去的地方,更是三峽人文之旅的重要據點。

  長期居住在三峽市區的李梅樹長子李景暘,小時候在父親的訓誡下沒有以藝術為業,選擇以貿易工作為主業,卻無法克制地養成買「舊」東西的習慣,每天都要到附近的市集,搜括來自各地的老東西,幾十年累積下來已擁有各式各樣的文物,因此成立李梅樹紀念文物館作為文物的展覽陳列處。

  現年七十歲的李景暘強調,透過文物、骨董品看時代留下來的美感,是他收藏文物的原始初衷,而且是一但走向這條不歸路就永遠回不了頭,東西只有愈買愈多,從古代的紅眠床、早期的契約書、退婚書、官方文獻、佛像、提壺、花瓶等等應有盡有,儼然已經構成一座正式的台灣文物博物館。

  由於李景暘個人收藏的癖好,早期由官方發給李梅樹的一些證書,也都成為館內的重要文獻之一,像台灣總督府發給李梅樹的證書,李梅樹親哥哥劉清港醫生的個人文物等都是李氏家族的重要文獻。

  長達五十年之久的收藏歲月,李景暘早期在父親李梅樹的告誡下,著重於「官方」出品的藝術品收藏,李景暘轉述父親的話說:「物以稀為貴,印有官字的收藏品,數量少、質量高,收藏這樣的藝術品就對了。」受到這些話的影響,李景暘一向最喜歡印有「官」字的產品,從花瓶、筷籠等官家所用的日常用品都是他收藏的重點,幾十年累積下來確實發現這些東西愈看愈精緻,不論是色彩、造型上都比同期的民間用品來得絢麗。從民國八十二年開放參觀的李梅樹紀念文物館,館內收藏多達幾千件,目前以台灣早期的文物為最大宗,依量順推有中國明、清時期文物及日據時期的文物,是認識李氏家族歷史及台灣文化的一個重要據點。 


〈大師腳蹤〉之二
李梅樹紀念館 珍藏美術作品

  為了配合李梅樹百年誕辰,專門收藏李梅樹一生畫作的李梅樹紀念館,今年也特別將李梅樹早期的繪畫手稿整理出來,讓世人了解李梅樹對於佛像、寺廟藝術的堅持並非偶然,而是早從他在日本留學時代就開始作功課。

  李梅樹的兒子李景文表示,李梅樹從西元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二四年留學日本期間,就走遍日本奈良的寺廟,從不同廟宇中的佛手、佛面、頭、腳等不同角度去捕捉佛像的藝術,再以素描寫真的方式留下這些珍貴的佛雕精華,日後這些佛像都一一成為日本國寶級的佛像。由這一時期的素描手稿,可看出李梅樹在佛像藝術方面所下的苦工,對後代有志於藝術創作者的人而言,無疑是一大榜樣。

  除了早期的佛像素描手稿外,李梅樹紀念館從李梅樹出生、國語小學時代的作業簿、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生服及李梅樹一生中的經典創作,都集中在這個紀念館裡,是整體認識李梅樹藝術生活及世界的必到之處。與一般冰冰冷冷的美術館比起來,李梅樹紀念館內的「人味」顯然特別重,尤其是預見李梅樹畫筆下「戲水」的模特兒-第三個兒媳婦吳秀文本人,就優雅地端坐在櫃檯前,旅客不妨對照一下李梅樹眼中的吳秀文與真人之間的巧妙神韻。


〈細數小鎮〉
三峽歷史文物館 古蹟變展場

  一趟三峽人文藝術之旅,位於中山路市區的三峽鎮歷史文物館,從文物館建築的外觀,到每一次展出的藝術主題,都是值得旅人造訪的好理由。

  三峽鎮歷史文物館完工於民國十八年,迄今已於七十年,庭前的椰子樹裝扮著紅磚、黑瓦的建築特色,在創建當時曾號稱是「全台最美麗的辦公大樓」,與當年的台大醫院、公賣局、監察院皆為同一時期的建築物,改制前公所稱為區役場、庄役場或街役場,當三峽街改制為三峽鎮之後,此地才正式名為三峽鎮公所。

  民國七十五年三峽鎮公所新居落成之後,本棟建築便閒置下來,一直到民國八十四年獲准設立為「歷史文物館」,整修工程歷經四年之久,目前已大致恢復當年舊觀,成為三峽鎮立的歷史文物館,是歷史建物再利用的一個成功實例。

  此建築物目前已規劃成兩層樓的展覽館。其中二樓常態展出三峽當地史蹟資料、文物、地方產業之保存及展示,一一陳列祖師廟的沿革與老街古往今來的歷史;一樓為定期展覽,不定期籌辦文物、美術等主題展,發揮地方歷史博物館的功能。


〈追尋李梅樹•實用資訊〉

  • 李梅樹紀念館每星期六、日對外開放,平常採團體預約方式接受參觀,地址:三峽鎮中華路四十三巷十號。(安溪國小正門對面)電話:02-26732333。
  • 李梅樹紀念文物館每週日開放,其他時間採團體預約方式接受參觀,地址:三峽鎮民生街一百一九號六F;電話:02-26738415。聯絡處電話:02-26738026。
  • 三峽鎮歷史文物館週二至週日上午九時至十七時開館;地址:三峽鎮中山路十八號;電話:02-86743994。
  • 李梅樹百年誕辰相關紀念活動有:五月五日至八月五日於國立故宮博物館展出的「人親土親─李梅樹百年紀念特展」;五月十二日至十九日「李梅樹百年紀念三峽導覽」;五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七日於台北大學舉行的「鄉土、人文、藝術─李梅樹教授百年紀念學術研討會」。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