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 李梅樹

首頁 關於李畫伯 作品線上觀 清水祖師廟 相關聯報導
依年代分類 依出處分類 依作者分類
關渡美術館『千濤拍岸』慶開館
八十七位重量級藝術家作品陳述台灣美術一百年
曹銘宗|聯合報/文化∣2001年3月3日
  台灣第一所大學美術館國立藝術學院「關渡美術館」今天舉行開館首展「千濤拍岸--台灣美術一百年」,展出八十七位台灣、日本、中國大陸藝術家的油畫、水墨、膠彩、書法、雕塑等代表性作品。這項展覽也是聯合報五十周年慶獻禮之一,展至五月十日。

  這項由國立藝術學院、國立台灣美術館、聯合報系、藝術家雜誌主辦,東吳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廖仁義、策展人胡永芬策畫的展覽,以大歷史的觀點,梳理二十世紀台灣美術脈絡,分成「殖民主導下的映像」、「社會寫實的情懷」、「民族意識下的選擇」、「中土移栽的蘭花」、「造景抒懷的筆墨」、「左翼木刻的遺緒」、「現代主義的洪流」、「迴夢鄉土的詩篇」、「自我意識的發言」、「虛擬世界的幻影」十個篇章。所有展品將由藝術家雜誌出版精美圖錄。

  參展藝術家從日據時代影響台灣美術至深的日本藝術家石川欽一郎、監月桃甫、鄉原古統、木下靜涯、日據時代台灣藝術家郭雪湖、黃土水、林玉山、陳進、陳慧坤、李石樵、楊三郎、陳夏雨、陳澄波、戰後初期自中國大陸來台的木刻版畫家黃榮燦、朱鳴崗、荒煙、張大千、溥儒、黃君璧,以及李仲生與「五月」、「東方」等現代派畫家。

  策展人並借到多幅難得一見的作品,包括從日本神奈川縣立近代美術館的黃榮燦「恐怖的檢查」、國立台灣美術館珍藏的林玉山「蓮池」、李梅樹紀念館的「小憩之女」、李石樵美術館的「市場口」等。

  胡永芬表示,台灣的海洋樞紐地理位置,使台灣注定受到各種外來文化夾帶軍事與政治力的入駐,而福爾摩沙這個千濤拍岸的潮浪之島,其本土文化乃至本土美術的生命體長成方式,就是在外來文化不斷進入下,形塑了台灣藝術發展的本土演化。

  胡永芬說,二十世紀美術台灣的發展,絕對的影響因素是政治主導下的社會變遷,藝術創作者一直在尋找、思考、處理的都是身分認同的問題

  國立藝術學院校長邱坤良表示,台灣的政治、社會變遷,從日本殖民地轉到國民政府統治,跳接戰時的皇民化運動是戰後的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時代的嘲弄使台灣與中國兩地藝術家「重逢」,經驗並不美好,在藝術歧見中還有族群矛盾、國共鬥爭,使得美術界爭議不斷,造成近半世紀的台灣美術走不出陰影。

  邱坤良指出,近二十年來,台灣隨著民主發展、政治解嚴、社會開放、本土意識抬頭,藝術創作海闊天空,與台灣美術相關的展覽與學術活動不勝枚舉,但能針對台灣百年美術史脈絡做有系統的展覽或研討者,尚不多見。

  為了關渡美術館這項開館首展,國立藝術學院昨天舉行「台灣美術一百年」學術研討會,發展六篇論文,並於晚上舉行開幕茶會,與會來賓有副總統呂秀蓮及藝文界人士近百人。

回前頁